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客家山歌小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7:01: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今考究:广东客家山歌

(08汉语言师范2班 2008114225 郭思妮)

【关键词】民间音乐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歌曲 岭南越歌 客家方言 继承与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间音乐、民间歌曲的定义分类,进一步细化分析,从岭南越歌的发展轨迹来了解广东客家山歌的渊源,阐述其特色,并浅议客家山歌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一、 客家山歌从属于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

自2003年初国家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以来,社会各界对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都充分重视起来。涵盖在内的民间音乐作为一种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相应的“眷顾”。民间音乐,这一耳熟能详的名词,应如何来做出定义,以便更好地确定其范围进行传承?四川美协副主席吴凡给出了这样一份答案:民间音乐是传统文化中留存至今的,兼具古老与现实特征的音乐文化类型,是由普通民众主要依靠口传心授方式集体创作与传承的、作为一种集体记忆与只需空间的象征符号、与民俗活动和民间信仰密切相连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一种有意义的声音及表演。

我们一般比较认同的是,将民间音乐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1>那么,根据客家山歌以情歌对唱的方式为主,基本上就将其列入民间歌曲的类型。当然,民间歌曲也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等等。中华民族人多地广,因此,各地区的民间歌曲也有明显的区别。客家民系形成于闽、粤、赣边三角地带,以后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客家人逐渐集聚在广东梅州地区,也是由于当地以山区和丘陵为主的地形,四周山地围绕,因此,人们常常采用山歌对唱的形式作为表达情感和休闲娱乐之用。这就给客家山歌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客观条件。

二、 从岭南越歌中探索客家山歌发展轨迹

越歌一向被史家视为南方音乐的代表,是古人对百越地区越人歌乐的简称。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越人歌》就是较早的例子。<2>岭南是百越地区的一个部分,《越人歌》在现代岭南民歌中仍能找到踪迹,说明其影响之深。

关于客家人的来源,目前,学界共认为中原地区,主要指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当然,因为时间相隔久远,且迁徙过程不定,导致众说纷纭,笔者在此拣了最为权威的一种,在此,对这问题就不做深刻说明了。

随着客家人向其他地方迁徙,客家山歌也随之传播开来。目前形成了以梅州为中心的“世界客都”这个举世瞩目的客家根据地。

三、从客家方言到客家山歌

我们了解了其来源后,便可探知客家方言的形成,也是在南迁过程中融合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闽粤土著语言等等,最终确定了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

而客家山歌就是奠定在客家方言特色的基础上,加之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音乐节奏的衬托,形成了独特的一面。既具有一般山歌的特点“音调高扬、声音绵长”,又有其“自成一体”之处,柔软、细腻,以情歌对唱为主,所以也有这么一说“自古山歌唱风流”。

这里选取一段反映爱情的经典客家山歌为例: 妹子人才盖一乡, 好比天上圆月光; 阿哥好比小星样, 唔敢同你月逞光。

你正有钱崖就穷, 贫穷富贵话唔同; 阿哥好比山鸦雀, 无缘入你画眉笼。

妹子门前花未开, 你也唔好紧缠来; 等到来年花开日, 兜凳上棚崖无梯。<3>

通过上面列举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客家山歌的另一特点,讲究修辞手法,像是直叙、起兴、比喻、顶针、歇后等,但用的最多的还要数双关,所谓“句句不离双关语”。

四、客家山歌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对策

客家文化研究基地自2007年建立以来,不可否认,确实获得硕果累累。就是在客家山歌方面也同样如此。第九届广东省艺术节上,梅州选送的山歌剧《山魂》获7个奖项9个一等奖,大型山歌剧《等郎妹》参加在西安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戏剧节比赛汇演,获曹禺戏剧奖·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音乐奖、优秀舞美奖、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奖;同时还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等不俗的成绩。<4>

客家山歌作为民间音乐里的一条支流,古老与现实的结合体,但更多地是停留在古老与现实之间,结果是两方面不讨好。论其继承与发展的前景,实在令人堪忧。懂得唱山歌的少之又少,而在这少数中,业余爱好者更是占了绝大部分,仅仅是涉及皮毛,根本尚未了解其精髓。再者,更不堪的是,当前俗称的80后和90后,切莫说能产生对客家山歌有喜爱和欣

赏之意,更多的是认为其不“入流”。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下,还有谁肯继承他们眼中的“糟粕”呢?对造成此种现象的缘由进行深入分析,并潜移默化地做出修正,这一研究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P3 <2>冯明洋《越歌:岭南本土歌乐文化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莫日芬《广东客家山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P26 <4>《“两园一基地”:客家文化传播平台》南方日报2006.11.15

搜索更多关于: 客家山歌小论文 的文档
客家山歌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q6tj0xfg91xu1x81h8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