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思考
0
[毕业论文][论文作者:杨小芸 翟诗明][论文摘自:湖北畜牧兽医] 中图分类号:S81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8-0012-02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推动现代畜牧业科学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好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的巨大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1加强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良种是现代畜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发挥科技增产作用最重要的载体。有了足够数量的良种,才能实现畜禽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有了数量和质量的保证,才能确保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强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需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禽及其产品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满足,而是更加重视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因此,要提高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就必须通过品种改良来实现。
(3)加强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增强竞争力的需要。只有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现有力量,做大做强种畜禽产业,培育形成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畜禽产业大户、大场,提高种畜禽生产力水平,才能达到增强畜禽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目的。
(4)加强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促进养殖户增收的需要。在同等条件和环境下,养殖户饲养1头三元杂交生猪的效益比饲养本地(土)生猪的效益高10%左右。饲养1头杂交牛比饲养1头本土牛多收入300~500元。
2当前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职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低。《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下发后,各地建立健全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编制等,但却未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将人员、经费、办公场地等落实到位。特别是乡(镇)没有畜禽品种改良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基本上是由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负责人和驻村动物防疫员分别替代,既没有对应的技术职称,也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管理办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2)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欠缺。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分别出台了一些惠牧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动物防检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但真正投入到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基础设
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有限,少数基层畜禽品种改良站(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工
作环境老旧,基础设施设备简陋,仅局限于饲养几头种公畜(猪)、一台冰箱及一台显微镜。
(3)重视种公畜引进,而忽视种母畜品质。近些年来,各地紧紧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和上级畜禽繁育机构的技术支持,生猪人工授精、肉牛冻配等畜禽品种改良技术获得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畜禽品种改良机构往往只重视种公畜(或冻精)的引进,忽视种母畜养殖(繁育)。而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因对畜禽品种改良缺乏足够的认识等原因,饲养的种母畜也基本是通过地方品种进行轮换,只有在种母畜病死或者因种种原因丧失繁殖能力的情况下,养殖户才对其进行更换或者淘汰。
(4)监督管理不严,惩处打击不力。虽然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其实
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但个别地方的少数群众无视法律法规,随意饲养种畜禽、随意实施动物交配,造成了伪劣种畜禽坑农、害农,损坏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地方政府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未能对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实施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了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秩序混乱、畜禽品质下降等现象。这种状况如不彻底改变,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质效不仅不会得到提升,还会严重影响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该区域的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 3加强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畜禽品种改良单位要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充分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或者采取发放宣传资料、“送法上门”、播放影像资料、现场答疑等形式广泛宣传,真正使畜禽品种改良的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学法、懂法、守法、执法,营造一个良好的畜禽品种改良的社会环境。
(2)突出区域重点,科学合理布局。因各地自然、地理、气候、经济状况不同,其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对畜禽及其产品消费能力不一样,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工作须在严格遵循国家和上级政府畜禽品种改良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紧紧结合地方实际需要,突出重点,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3)争取资金投入,夯实工作基础。畜禽品种改良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地方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在畜禽品种改良建设过程中,各地除了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领导的重视,获得各级财政支持外,还要引导集体、私营经济参与畜禽品种改良工程建设。多渠道筹措的资金应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检测手段等方面,确保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畜禽品种改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技能。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的,以解决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重点,脱产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培训与综合业务培训相结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县校合作”、“阳光工程”等多种方式,抓好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知识和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培训。突出抓好人才引进,敞开人员入口,有计划的接受畜牧兽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优化队伍知识、年龄、专业结构,提升服务现代畜牧业的能力。
(5)强化监督管理,促进产业发展。种畜禽是现代畜牧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加强种畜禽生产监督和管理才能保证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畜禽品种改良单位要积极与法院、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联合组建工作专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种畜禽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持续、有序、科学发展,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和养殖户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