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锅魁
彭州军
乐镇“酥锅魁”,又名“酥油千层饼”,历史悠久,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名扬川西。
“酥锅魁”,系彭州军乐镇周乐全与师父马福才共同打烤出名。选用优质中面,拌和适量温水反复操作,使之软、硬适度,张拉柔韧。水的冷热观气温高低而定,水温与气温成反比。配料方法别具一格,实行起面(酵面)与子面(生面)随打随配的原则。起面的多少,根据子面拌和后时间长短而定。子面时间长,起面多配;反之少配。再用撕去表膜的猪生板油、拌上八角、茴香、三萘、花椒、生姜、精盐、味精等香料,切碎揭绒,抹在拉长的面皮上,经卷压成形,上煎锅煎烤,最后放进炉膛烘脆。
如今,“酥锅魁”还发展了鲜肉锅魁、椒盐锅魁、化丝盐锅魁等十多个品种。北京亚运会期间国内外食客排长队争相购买,因制作难以满足,让不少人来不及一饱口福,一时传为佳话,名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罗万烫油鹅
罗万烫油鹅”历史悠久,是彭州市三界镇罗家场吴氏祖传食品。为成都市名小吃之一。“罗万烫油鹅”具有色泽红亮、皮脆、肉嫩、肥而不腻等特点。现盛销于成都、广汉、新都、郫县、都江堰、彭州等地。日产量2000余只。
罗万烫油鹅选嫩鹅为原料,除毛、血、内脏,务求鹅挺拔成形,不烂皮、无死血。又因反复漂洗,故无绒毛,干净卫生。晾晒后即下锅卤制,卤水所用香料,是二十余种中成药配制而成,禁用“食品红”及其它化学香料。这些香料对人体不仅无害,且有较高的营养
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煮法也很讲究,要“敞锅煮”,不能“闷锅煮”,煮的时间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因而成品干香,无多余水分。煮好起锅,待表面水份蒸发干后,用烫油反复淋烫各面,直至整个表皮红亮酥脆。这样制成的烫油鹅集热、香、鲜、脆于一体,令食者赞不绝口。
九尺鹅肠火锅
九尺镇位于彭州市以东的10公里处,当地人民历来有养殖的习惯。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以该地的板鸭而闻名于世,畅销锦城,久经不衰。在1986年被四川省誉为“板鸭之乡”。九尺人并没有满足,在市场经济中很注意研究人们的“吃”,他们利用闻名优势,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由该镇居民赵老四又自己创办起了一家鲜鹅肠火锅店。
鲜鹅肠火锅麻、辣、鲜、久吃不浑汤,并不受季节限制,四季均吃。它配料特别考究,制作精细,在操作技艺上除保留有传统精华外,还吸取了现代科学配方,始终保持鹅肠细嫩、脆、色泽鲜美,入口化渣,香味诱人,营养丰富等特点。
由于近年来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镇已发展到10余家火锅店,名扬成都等地,它拉动九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九尺人向宽欲型生活迈进。个体户赵老四有一天仅毛收入就达4万余元。凡到彭州的客商无不说鲜鹅肠火锅真香。
银厂沟老腊肉
银厂沟因地处空气清新,无污染的龙门山风景区,当地传统特产老腊肉备受游客欢迎。银厂沟老腊肉系列产品原料均选用当地农民无污染、无激素、无公害、纯粮食及青饲料喂养的优质绿色猪肉。银厂沟老腊肉运用传统工艺,经现代科学配方加工而成。制作工艺独特地道,采用柏树枝、花生壳、核桃壳等燃料慢慢熏制而成,产品风味独特,是佐餐、宴宾、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深受中外游客消费者的喜爱。
彭州特产--敖平香花醋
传统特产——“敖平牌”香花醋,原名“福寿醋”。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同治时期初享盛名,据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此醋以大米、糯米、大麦、小麦等粮食为主要原料,配以桂枝、公丁名贵中药材和陈皮、小回香、甘草、花椒等十余种香料,独特的木槽发酵,精工操作酿制而成。
本品配料独特,制作精细,口味纯正,酸味柔和,醇香浓郁,回甜味鲜,冷凉热烹,营养丰富,久存不生花,不变味,并有防治感冒、肠道传染病、帮助消化、医皮炎的功能,多年来赢得了顾主的信誉和消费者的欢迎。1980年在“四川省名特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同类产品第二名;1988年获“成都市食品评比”银杯奖;92年获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1996年获“成都名特优新博览会金奖”、“四川市场畅销商品品牌”;1997年获“四川省食品工业优质产品奖”;1988年至1996年连续保持“成都市食品卫生质量信得过产品”。“敖平牌”香花醋坚持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宗旨,靠信誉求生存,以优质求发展,1988年至1996年连续保持彭州市、成都市两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光荣称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