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隐患排查)的法,保留(培训记录)。对已排查出未完成整改的隐患,要培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相关人员清楚(五定)措施。 38、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应编制(隐患评估报告)书,书中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容。
39、危险源辨识的围应包含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场所作业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40、公司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容的文件成果;涉及不能立即整改的(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其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管理。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风险信息?(6分)
答: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2、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5分)
答: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式。
页脚
.
3、风险一般分几级?(4分)
答:不同的评价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我省拟对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对应的标示色分别为“红、橙、黄、蓝”。对采用5级风险分级的评价法,可建立级别对应关系,(例如,将风险最低的两级都定位“蓝色”级别),以适应评价和管理的要求。 4、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分)
答: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5、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法有哪些?(4分)
答: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6、哪些风险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8分)
答:违反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根据 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运行装置界区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一级以上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Ⅳ级高处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易产生硫化氢的作业场所。 7、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哪些容?(9分)
答: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等封面。 8、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哪些容?(5分)
答: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面。
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几大类,分别是什么?(5分)
答: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0、风险点的排查如进行?(5分)
答: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
页脚
.
上述几种法的结合等进行。 11、危险源辨识如实施?(8分)
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12、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需要针对哪些容进行评审?(5分)
答: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案。
13、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哪些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8分)
答: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面。 14、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哪些面存在的问题或隐患?(11分)
答: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其他面。 15、隐患治理的流程包括哪些?(5分)
答: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16、隐患排查的式包括哪些?(8分)
答:排查式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节假日及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其中专业性隐患排查包括工艺、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公用及辅助工程等。
17、隐患排查的级别一般包括哪几级?(4分)
答: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隐患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厂)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
页脚
.
18、什么是隐患排查治理“五定”原则?(5分)
答:定整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 19、风险分级管控的四个阶段是什么?(4分)
四个阶段即: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 20、风险分级管控的七个步骤是什么?(7分)
七个实施步骤即:确定危险源辨识法、划定危险源辨识围、实施危险源识别、进行风险评价、进行风险分级、策划风险管控措施、全面实施和跟踪验证。 21、风险和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
答: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
险源的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
从谈起。其次,任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
不同。
22、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8分)
答: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包括:
①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
②实施全员培训。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标准、程序、法 ③体系文件编写。建立风险管控制度,编写作业指导书,有关记录文件,确定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④风险辨识与评价。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填写分析记录;确定风险点;分析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判定风险等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⑤评审与审批。逐级评审并审核、审定、批准,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 ⑥风险信息公告。组织全员学习,了解掌握本岗位的风险大小、等级、所需控制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⑦落实控制措施。修订有关规程、预案等文件,完善管理流程、落实或完善现场管控措施。
⑧持续改进。每年定期评审、更新和传递风险信息。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确定风险可控。
页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