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2:26: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夜归鹿门歌》教案

桃江一中 文霞云

三维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并背诵全诗。

3、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感知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隐逸的情趣以及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感知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涵。

难点: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

李白《赠孟浩然》

二、作者简介:

1、 检查预习情况,教师适当强调。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

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整体感知诗歌

①、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②、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③、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品味鉴赏诗歌

①、分析前两联:黄昏江景图 ②、分析后两联:月夜山景图

③、思考:写景的目的?(小组合作探究)

重点指导“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现景—析景—溯情 ④、小结本诗并补充关于孟浩然“隐逸”的看法: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三、迁移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这首诗歌。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三,将《夜归鹿门歌》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搜索更多关于: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的文档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qjwq2jqw237lyd0yep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