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侧对称的。
口腔具齿舌;真体腔发达(此点与环节动物相似);一心室,二心耳,对称排列;神经系统原始,由围食道神经环与向后伸出的侧神经索和足神经索组成,神经索间有横神经相连,呈梯形(此点与扁形动物相似)。 37.腹足纲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以圆田螺为例说明:外部形态,有一螺旋型的贝壳,有厣,头部发达,有口、眼、触角、出入水管等。
内部构造:消化系统有齿舌,肠扭转180度,其他同大多数软体动物。 呼吸用单一的鳃;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由一心耳一心室组成;排泄功能由一个肾来进行;神经的特点是有神经节4对,侧脏神经节间的神经连索于食道上下左右交叉形成“8”字型。
38.什么是螺类、单壳类、腹足类、贝类学、瓣鳃类、斧足类、双壳类、无头类、头足类和墨鱼?
答:螺类、单壳类、腹足类:是腹足纲的另一称谓,体外多被一个螺旋形的贝壳。
贝类学:体外具贝壳是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故将研究软体动物的科学称为贝类学。
瓣鳃类、斧足类、双壳类、无头类:是瓣鳃纲的另一称谓,原因分别是其鳃为瓣状;足为斧状;具二个贝壳;头部退化消失。
头足类:是头足纲的另一称谓。墨鱼是乌贼的俗称。 39.简要说明河蚌的主要特征。
答:外形:有二个碗状的贝壳,足为斧状,可伸出用于掘泥沙等软质物质。体后有由外套膜形成的出入水管。
内部构造:消化系统无齿舌,口的两侧有一对唇片,有感觉和摄食功能,胃内有晶干,直肠穿过心室(此点在动物界仅存在于本纲)。呼吸由4个瓣状鳃进行。循环为开管式。排泄由一对肾脏和围心腔腺进行。神经系统有3对神经节,即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个体发育中有钩介幼虫。 40.乌贼的体制有何特点?
答:乌贼躯体方位依其在水中的生活状态,头端为前,躯干末端为后,有漏斗的一侧为腹,相反的一侧为背。但根据软体动物的体制与乌贼的形态比较,其前端应为腹侧,因足位于腹侧,后端为背,背侧为前,腹侧为后,这是乌贼的形态学位置。但在实际中用第一种定位方法。 41.简要说明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及其意义。 答:外骨骼是位于动物体外的非细胞结构的坚硬部分的统称,在动物界中的大部分类群都有此结构。例如:肉足纲、珊瑚纲、吸虫纲、绦虫纲、线虫动物门、大多数软体动物、所有的节肢动物等,外骨骼在不同的动物门类中的名称有时是不同的。一般有角质膜、贝壳及外骨骼等几种名称。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很发达,坚硬厚实,自外而内可分3层,分别称为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和内角质膜(内表皮)。角质膜主要由几丁质(甲壳质)和蛋白质形成,前者为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是外骨骼的主要成分,而后者主要为节肢蛋白。甲壳动物的外骨骼含有大量的钙,而昆虫的几乎无钙质。 外骨骼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动物内部的细胞免受外来的伤害;也可供肌肉附着,为肌肉提供支点;陆栖种类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由于外骨骼坚硬,不能随着动物的生长而生长,故它限制了动物的生长,为
9
了克服此点不足,就发展形成了蜕皮现象。 42.什么是蜕皮现象?
答:线虫动物门(例如:人蛔虫)、节肢动物、蛇类等动物类群有蜕皮现象,下面以节肢动物的蜕皮为例说明。
蜕皮前,动物停止取食,上皮细胞层与旧的外骨骼分离,并由上皮细胞层产生新的外骨骼(此时的新外骨骼不坚硬);新外骨骼比旧外骨骼宽大,雏褶于旧外骨骼之下;同时由上皮细胞分泌蜕皮液于上皮与旧外骨骼之间,蜕皮液内含有几丁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分解,其分解产物被上皮细胞吸收,但新外骨骼不受蜕皮液的影响。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变薄,并在一定部位(即蜕裂线)破裂,最后动物就从破裂缝处钻出,前后肠内的旧外骨骼也连在一起脱下;脱去旧外骨骼后,动物由于吸水、吸气或肌肉伸张而使身体膨胀,柔软、雏褶而又具弹性的新外骨骼便随之扩张,这样身体也就生长。再经过一段时间,新外骨骼渐渐增厚、变硬,生长便停止了。蜕皮受激素的控制。 43.节肢动物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答:在节肢动物中,水生种类(原生性水生,如:甲壳纲;而水生昆虫则不是原生性水生的种类,故它用气管或气管鳃呼吸)用鳃呼吸,鳃是体壁的外突物,表面积较大,适于水中呼吸,但它在空气中容易失水,同时在空气中由于重力作用而使其表面积变小,故不利于在空气中呼吸。
陆栖节肢动物在进化中形成了另一种呼吸器官——气管。它是体壁的内陷物,不会使体内水分大量蒸发,其外端有气门和外界相通,内端则在动物体内延伸,并一再分支,布满全身,最细小的分支一直伸入组织间,直接与细胞接触。一般动物的呼吸器官,无论鳃还是肺,都只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对动物身体内部提供氧气和排放碳酸气都要通过血液输送,唯独节肢动物的气管却可直接供应氧气给组织细胞,也可直接从组织细胞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气管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器官之一。
44.动物的呼吸与循环有什么关系?
答:在动物界中,当呼吸部位集中且动物体较大时其循环系统就复杂,这是大多数动物的情况,例如,环节动物以体表呼吸,须将呼吸得到的氧送到身体的内部,就须循环系统的帮助,甲壳动物(大型者)、软体动物、脊椎动物等均如此。
当呼吸部位极度分散且呼吸系统本身能将动物体各组织细胞所需的氧送达细胞处,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能通过这样的呼吸系统排放时,循环系统就退化,因为呼吸的功能可由呼吸系统独立完成而不需循环系统的帮助,这样的循环系统不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节肢动物的多足类和昆虫纲的气管系统就是如此。
45.什么是混合体腔和体部? 答:混合体腔:在节肢动物的个体发育中,由中胚层按节形成成对的体腔囊,但这些体腔囊并不扩大,其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发育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就与囊外的原体腔合并成一个完整的腔,在腔中充满血液,这样的腔称为混合体腔,也叫血腔。
体部:把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组合在一起时就叫体部。如: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个体部,多足类分为头和躯干两个体部,蜘蛛、虾、蟹等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个体部。
46.节肢动物的附肢分为哪几种类型?
10
答:节肢动物附肢的特点之一是分节的,它是由多节组成的,节与节之间以关节相连。这是节肢动物门的显著特征之一。
节肢动物附肢称为节肢,可分为二种类型,即双肢型和单肢型。双肢型由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可分为多个亚节,在不同类群会有变化。一般认为单肢型是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双肢型的外肢消失后就成为单肢型附肢,例如昆虫的足就是单肢型附肢。
47.节肢动物门划分为哪几个纲?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节肢动物门的分类极其混乱,不同学者之间的意见是不同的,现介绍其中的一种体系。
根据体节的组合、附肢及呼吸器官等将现存节肢动物划分为2个亚门,6个纲。
亚门一:原节肢动物亚门:体不分节,附肢也不分节。本亚门仅包括一纲。 第一纲:有爪纲:也称为原气管纲。
亚门二:真节肢动物亚门:体分节,附肢也分节,包括5纲。
第二纲:肢口纲: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6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步足5对,无触角,腹肢7对,鳃呼吸。
第三纲:蛛形纲: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或全部愈合,头胸部有6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第二对为脚须,步足4对,无触角,无腹肢,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第四纲:甲壳纲:体常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13对附肢,2对触角,腹肢或有或无,鳃呼吸。
第五纲:多足纲:体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有3—4对附肢,即一对触角,一对大颚,1—2对小颚,躯干部每节1—2对附肢,用气管呼吸。
第六纲:昆虫纲: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头部有4对附肢,即一对触角,一对大颚,一对小颚和由一对左右附肢愈合的下唇,胸部有三对附肢,无腹肢,用气管呼吸。它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纲。 48.昆虫纲在外形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头部有口器、触角和眼等,是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三节,有三对足,多数种类有1—2对翅,为运动中心。腹部内部有大量内脏,腹末有外生殖器,为营养生殖中心。
49.咀嚼式口器的基本结构如何?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咀嚼式口器是昆虫口器中的原始类型,它的基本结构是由一片上唇,一对上颚(大颚),一对下颚(小颚)、一片下唇和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组成。上唇,片状,位于口器的最前端,其功能是防止食物从口器前方漏掉;一对上颚位于上唇的后方的两侧,上颚坚硬、粗短,表面有切齿(较尖)和臼齿(较钝而低平),左右上颚相向运动可将食物切割并磨碎;一对下颚位于一对上颚的后方,它的端处有尖齿,其功能是把持食物并协助上颚切碎食物;下唇片状,位于口器的最后方,其功能是防止食物从口器后方漏掉;舌的功能是味觉和搅拌食物。
昆虫的其他口器都是从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成。昆虫口器的主要类型有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嚼吸式、舐吸式等几种。 50.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中,身体为辐射对称,且为五辐射对称。 棘皮动物为后口动物;有由中胚层发育形成的内骨骼,内骨骼常突出于体表形成棘和刺,故称棘皮动物;有水管系和管足,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神经和感官不发达。
11
51.棘皮动物门划分为哪几个纲?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棘皮动物门划分为5个纲,即海百合纲、海星纲、蛇尾纲、海渗纲和海胆纲。划分的主要依据如下:
海百合纲:幼体具柄固着生活;但成体有柄活或无柄。
海星纲: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与腕的分界不清。 蛇尾纲:体扁平,星状,体盘小,体与腕的分界清楚。 海渗纲: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体内有呼吸树。
海胆纲:体呈球形,无腕;内骨骼相互愈合成一坚固的壳,其上有很多可动的长刺。
52.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成虫的简要特征是什么?
答:以下特征仅适于各目的大多数种类而非全部种类,适于各目全部种类的特征须查阅专著。 目名 口器 翅 变态 其他特征 直翅目 咀嚼式 前翅为覆翅,后翅为膜翅 渐变态 多数有发音器和听器 半翅目 刺吸式 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渐变态 多数有臭腺 翅 同翅目 刺吸式 前后翅多均为膜翅,静息渐变态 有些无翅 时翅在体背呈屋脊状停放;少数例外 鞘翅目 咀嚼式 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完全变态 多数体壁极坚硬 或缺。 膜翅目 咀嚼式或前后翅均为膜翅,少数例完全变态 后翅前缘有翅钩嚼吸式 外。 列与前翅相连 鳞翅目 虹吸式 前后翅均为鳞翅,少数例完全变态 多为害虫 外。 双翅目 舐吸式或仅有一对前翅。 完全变态 多为卫生害虫 刺吸式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