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声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等均为国内独家生产,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双价疫苗产量占全国市场80%以上,已成功销往非洲。麻疹减毒活疫苗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为国家卫生部提出的消灭麻疹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80%以上。
6、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国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首批授予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是我国生物制品科研与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现有职工13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其中300多人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研究生导师7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5人,国家生物制品标委会成员4名,国家新药审评专家4名、WHO生物标准化咨询团专家1名。所内设有分子生物和单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细菌多糖、分子病毒、血浆蛋白及其制剂、生物技术信息与流行病、诊断试剂和微生态、生物技术综合研究、实验动物等九个研究室,致力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曾先后完成国家“七五”计划、“八五”计划、“863”攻关项目等几十项国家级科研任务。获得科研成果100余项,其中30余项获国家科委、卫生部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八十年代末与预科院病毒所共同研发的α1b型干扰素,是我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治疗用基因工程产品,国家一类新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继后开发的γ型干扰素,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拥有国家批准生产文号200多个,产品种类包括血液制品、预防制品、基因工程产品以及各类诊断试剂。拥有设备先进的大规模血液制剂生产线以及符合欧洲GMP标准的疫苗生产大楼,所有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2005年产值超10亿元。1996年和2000年先后从日本引进水痘疫苗和流感疫苗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称号。水痘、流感、麻腮二联、人血白蛋白等制品分别获得了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新产品”、上海医药行业“名优产品”等称号。并建立了以华东地区为中心,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上生”品牌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
7、中国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中国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设在北京,是由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出资设立的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新型科研型企业。
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承接着国家级重点项目——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国家疫苗中心”)的组建工作。国家疫苗中心是国家发改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及服务平台,建设地点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工程于2009年6月29日奠基,计划于2010年12月全面竣工。
作为国家级的技术研发和工程技术转化平台,国家疫苗中心的各项设施建设均以符合中国、欧盟及美国GMP、GLP及生物安全等标准为指导原则,集中了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可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项目的工程化研发及技术支持。国家疫苗中心将建设符合欧盟GMP标准的5条中试生产单元(内含3个生物安全二级BSL-2级区域),包括病毒活苗及灭活苗生产单元、细菌疫苗生产单元、基因工程生产单元及昆虫细胞生产单元;4个专业实验室(内含2个生物安全二级BSL-2级实验室),包括病毒实验室、细菌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及QC实验室;两条分装单元(活苗及灭活苗)、包装区、实验动物房等配套设施。
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疫苗和解决新型疫苗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重点从事新型疫苗、重组蛋白、多肽药物、核酸药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与中试生产及生物技术咨询服务等,为我国新型疫苗的研究开发提供完整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平台,提供成熟的先进生产工艺与技术。科研发展方向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疫苗,攻克新型疫苗研发及产业化中的技术难题,为新型疫苗的研究开发提供完整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平台,提供成熟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工作重点包括新型疫苗、重组蛋白、多肽药物、核酸药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的研发、中试生产,同时提供相关的生物技术咨询服务。
国家疫苗中心已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国家资金补助计划,并加入了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同时承担着科技部“863”
课题计划、重大传染病专项、支撑课题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北京市重大专项等10 余项。此外,“国家疫苗中心”还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合作项目10余项。
重组进展
2008年6月25日,中国生物下发了《关于成都所与天坛生物股份发行与股权收购有关事项的批复》(中生资管字[2008]32号),同意成都所与天坛生物就股份发行与股权收购有关事项所达成的协议。
2008年9月22日,中国生物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并形成决议:同意成都所与天坛生物签署的《股权收购协议》,向天坛生物转让其持有的成都蓉生90%的股权;同意北京所与天坛生物签署的《资产收购协议》,向天坛生物转让标的土地;同意天坛生物、成都所、北京所在相关资产评估结果经国务院国资委备案确认及本次交易行为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后签署相关补充协议。
2008 年12 月23 日,国务院国资委出具“国资产权[2008]1414号”《关于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有关问题的批复》批准本次交易。
2009年10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了《关于核准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及向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复》(证监许可[2009]1090号),核准天坛生物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及向成都所发行21851485股股份、向北京所发行5365383股股份购买相关资产。
同日,中国证监会核发了《关于核准豁免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要约收购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义务的批复》(证监许可[2009]1091号),核准豁免中国生物及一致行动人武汉所因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而增持天坛生物72400股股份、核准豁免中国生物及一致行动人北京所、成都所因以资产认购天坛生物发行股份而增持27216868股股份,导致合计控制天坛生物302014268股股份,约占天坛生物总股本58.59%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
2009年11月13日,本次交易资产之成都蓉生90%的股权已过户至天坛生物名下,并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成都蓉生已获得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同时,成都蓉生董事会进行了改选,五名董事中三名董事由天坛生物派出人员担任,天坛生物已取得对成都蓉
生的实际控制权。2010年9月15日,本次交易资产之北京所标的土地已过户至天坛生物名下,公司于2010年9月17日取得土地使用证。 2010年9月17日,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天坛生物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进行验资,并出具了天职京核字[2010]1962号《验资报告》。
2010年9月18日,天坛生物本次交易之《关于重大资产购买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之标的资产过户完成的公告》已刊载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2010年9月19日,天坛生物已就本次重大资产过户完成情况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北京证监局报告。
2010年9月20日,天坛生物已完成向成都所非公开发行21851485股及向北京所发行5365383股人民币普通股在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股份登记的相关手续。
成立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由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出资设立。
组建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国家疫苗中心”)。国家疫苗中心是国家发改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及服务平台,建设地点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工程于2009年6月29日奠基,计划于2010年12月全面竣工。
2010年12月9日,天坛生物发布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转让公司血制业务相关资产及各单采血浆公司股权的议案》,同意公司按评估价格将持有的聊城、忻州、浑源、山阴四个单采血浆公司各80%股权和公司原血制车间液体灌装线转让至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计评估价值为4929.1659万元。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系天坛生物去年下半年合并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90%。以前天坛生物疫苗类产品占据销售收入中的绝大部分,血液制品在公司中的比例较小。整合成都蓉生后,天坛生物血液制品规模行业前三,血液制品已经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和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亮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