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必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酒精能燃烧属于 ;酒精挥发属于 ;酒精燃烧属于 ; 酒精能挥发属于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用 作灯泡的填充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 的原因。 3.空气是 (混合物或纯净物),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占 %; 其次是 ,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4.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1)选用药品:红磷(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和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的气体)。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
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3)化学方程式 , (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5)剩余气体主要是 ,其性质有 、 。
(6)分析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 ① ;
② ; ③ 。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氧气用途 、 。氧气 (是不是)可燃物, (能否)作燃料。
2.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特征现象:(前面空写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 , 热量,生成 固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 , 热量,
生成 固体。集气瓶底先放入 ,防止 ; 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 ;火柴的作用 。 (3)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 产生 火焰。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产生大量 。
(5)硫粉燃烧: , 空气中 火焰,氧气中 火焰。 (6)碳在氧气中燃烧:充分: , 描述现象时说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
错误的,应说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充分燃烧: 。 (7)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 火焰。 (8)铜在空气中加热: , 色固体变成 色固体。 (9)铝在空气中反应: , 色固体变成 色固体。
金属铝不易锈蚀原因 。
3. 氧气的工业制法名称 ,原理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 先蒸发出来的是 ,剩下的主要是 ,属于 变化。
4.催化剂起到 作用,在化学反应中能 反应速率, (能不能)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1
5.气体制备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d 、
e 、f ,汉字写正确。 .....(2)实验室制取O2
①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方程式为 。 ②双氧水制O2的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方程式为 。 ③高锰酸钾制O2步骤: 。在试管口放 , 防止 。先检查装置 再装药品,收集完气体后要先 , 再 ,防止 。加热时试管口略向 倾斜, 防止 。 (3)实验室制取CO2
①药品: 和 ,
②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方程式为 。 (4)收集
①O2的密度 空气,可用 法收集,O2 溶于水,可用 法收集。 ②CO2的密度 空气,可用 法收集。CO2 溶于水,不能用 法收集。 ③收集干燥的气体选用 法,收集较纯净气体选用 法。做蜡烛.......
燃烧实验用 法收集氧气,铁丝燃烧用 法收集氧气。
(5)检验
①将一根 伸入集气瓶 ,若 ,证明是O2。
②将CO2通入 中,若 ,证明是CO2 ; (能不能)用燃着的木条。 (6)验满
①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一根 放在瓶 ,若 , 证明O2已集满。
排水法收集O2时,当 时开始收集;当 时证明O2已满。 ②将一根 放在瓶 ,若 ,证明CO2已集满。 (6)实验室制取氢气
①药品: 和 ,
②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方程式为 。 ③检验:气体能燃烧,发出 的火焰,则是氢气。
④验满:把 放在 ,如 则满。 (7)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实验室用加热 和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发生装置为 ,方程式是 。 ②收集氨气选用装置 。验满:把 放在瓶 ,变 则满。 把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
6.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改进型
A B C D E F G B与A相比,优点: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 。 装置C的优点: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流量,进一步控制反应的 。 装置D的优点:能控制反应的 。
装置E可以用作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 近 出,密度比空气小的
气体 进 出,例如收集O2、CO2从 进气,验满从 端; 收集H2从 进气,从 端验满。 换成F装置相反。
装置G可用作排水法收集气体,与气体的密度无关,只与溶解性有关,都从 进气, 7.CO2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1:1、有三态变化; (2)固体二氧化碳俗名 ,常用于 ; 液态CO2常用于 。
(3)将CO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 ,说明CO2 能与水反应生成 ,
方程式 , 加热后的现象是 , 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物不稳定,易分解,方程式 。 (4)将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 ,方程式 。 (5)把CO2 倒入盛有阶梯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 。 结论:① (物性) ②CO2 、 (化性)。 8.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是反应叫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 发生的化学反应, (属于或不属于)反应类型。 判断: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中和反应:专指 与 反应生成 和 。 (属于或不属于)反应类型。 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 9.电解水:方程式 ,“ 氧 氢;氢 氧 ”, 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 正极气体用 方法检验,现象是 ; 负极气体用 方法检验,现象是 。 电解水实验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 氢气燃烧:方程式 ,现象 。
3
10.水的区分和净化:
(1)硬水是指含有 的水,氯化钙(CaCl2)溶液 (是不是)硬水。 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入 ,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 (2)纯水与不纯净的水的区分方法: ;
(3)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能变成纯水。
(5)净水时,活性炭的作用是 作用,明矾作用是 。 (6)自来水用氯气消毒,是 变化,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 方程式为 ;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是 价。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微粒的性质
(1)闻到花香或气味,说明分子是 的。
(2)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 。 (3)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微粒间的 发生改变,微粒的大小 (变化或不变)。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
氧气是由 构成的,干冰由 构成,铜是由 构成的, 金刚石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原子 。(可分或不可分).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 。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是 。分子由 构成。
不同种元素的区别在于 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 有关 。 4.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带 电荷的 和带 电荷的 构成,原子核由带 电荷的 和不带电的 构成;电子带 电。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的电,电性 电量 ,相抵消。 在原子中: 数 = 数 = 数
相对原子质量 = 数 + 数 5.离子的形成:
原子 电子会变成离子,质子数 电子数(=或≠); 原子 电子变成 ,如钠离子 ; 原子 电子变成 ,如氯离子 。 在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 (变化或不变)。
6.化学用语:写原子符号直接用 表示;如氧原子 ;钙原子 ;
写分子符号用 表示,如氧分子 ,水分子 ;
写离子符号先写 ,然后在右上角注上 ,如氧离子 。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 方,如铜元素化合价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数字2的含义:2O ,O2 ,2O2 ; O 2O ;2个氢氧根离子 ,2个碳酸根离子 。 氢原子 ,2个氢原子 ,氢分子 ,2个氢分子 ,
2-2-
4
氢离子 2个氢离子 。氯离子 ,钠离子 。 7.计算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KIO3 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为 ,单质铁的化合价为 ,氧化铁中铁化合价 ,氧化亚铁中铁是 。 8.“高钙牛奶”、“葡萄糖酸锌”“加碘盐”中的钙、锌、碘指的是 。
9.地壳中元素含量: (前四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太阳上最多的元素是 ,其次是 , 人体中 含量最高的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 。 10.人体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人体含有的微量元素: ; 缺 :骨质疏松、佝偻病; 缺 :贫血;
缺 :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侏儒症; 缺 :甲状腺疾病。 1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通常提供未见过的化学式。
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不法商家为降低油价,用甲缩醛等化工原料勾兑
生产调和汽油欺骗消费者。甲缩醛的化学式为C3H8O2,请思考作答。(C-12 H-1 O-16) (1)调和汽油属于 (混合物或纯净物)。甲缩醛属于 (有机物或无机物),
甲缩醛 (是不是)有机高分子。
(2)甲缩醛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是由 (填名称)元素组成的。 (3)一个甲缩醛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如果说甲缩醛由多少个原子构成是错误的)。 (4)甲缩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注意不写单位)
(5) 甲缩醛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不要误认为是质量比); (6)甲缩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7)甲缩醛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为 %。
12.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分为 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 和 。 化合物分为 化合物和 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属于 ; 糖类属于 ,六大营养素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练习:下列各图中,“ ”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其中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1.燃烧是一种发 、发 的剧烈的 反应。燃烧的条件(三个同时满足)
(1) ;(2) ;(3) 。
2.灭火的原理:隔绝 、隔离 、降温至 以下。
油锅起火 ;煤气起火 ;森林火灾 。 3、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a克A物质与b克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克C物质,那么a+b c ; a克A物质与b克B物质反应生成c克C物质,那么a+b c 。 对于 变化来说有质量守恒定律, 变化没有质量守恒定律。
4. 质量守恒的原因: 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和 没有变化;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