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单元测试题 ★
值。 【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1)x?的积为5,求k的值. 解:∵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解题中的运用,同时也考察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根据情况可再进一步变式,如两根互为相反数;两根的倒数和 等于2等。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两实根满足的条件,求待定字母的值,务必要注意方程有两实根的条件,即所求的字母应满足12k?1?0,且方程两实根412?2??[?(k?1)]?4(k?1)?0?3?4?k?,k??4 ∴ ?2?xx?1k2?1?512??4 所以,当k?4时,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 2(k-1)x + k2-1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0可能是方程的一个根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另一个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这是一道确定待定系数m的一元二次方程,?又讨论方程解的情况的优秀考题,需要考生具备分类讨论的思维能力. 解:(1)△= [ 2(k—1)] 2-4(k2-1) = 4k2-8k + 4-4k2 + 4 =-8k + 8. ∵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8k + 8>0,解得 k<1,即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k<1. (2)假设0是方程的一个根,则代入得 02 + 2(k-1)· 0 + k2-1 = 0, 解得 k =-1 或 k = 1(舍去). 即当 k =-1时,0就为原方程的一个根. 此时,原方程变为 x2-4x = 0,解得 x1 = 0,x2 = 4,所以它的另一个根是4. 三、自主演练 巩固新知 ??0. 1.方程(2x-1)(3x+1)=x2+2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其中a=____,b=____,c=____.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nx+m2+3m=0有一个根为零,则m的值等于_____. --第21页--
★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单元测试题 ★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n=0的两个根为x1=1,x2=-2,则x2+mx+n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 4.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3x-a2+1=0的一个根为2,则a的值是( ) A.1 B.3 C.-3 D.±3 5.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数项为0,则m的值等于( ) A.1 B.2 C.1或2 D.0 四、课堂作业 (《课堂内外》对应练习) 教学理念/教学反思 第11课时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1、会根据具体问题(按一定传播速度传播问题、数字问题和利润问题)中的数学 习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 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 学 互 动 设 计 一、自主学习 感受新知 【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 ⑴开始有一人患了患流感,第一轮的传染源就是这个人,他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一轮后,共有 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x人,用代数式表示 ,第二轮后,共有 人患流感。 ⑵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⑶解这个方程得: ⑷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个人。 ⑸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 人患流感。 二、自主应用 巩固新知 【例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 使学生充分体会传播问题,培养学生对传播问题的解题能力。 设计意图 --第22页--
★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单元测试题 ★
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分析】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则主干上长出x个分支,x个分支上共长出x2个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可用代数式1+x+x2表示。依题意可列方程:1+x+x2=91 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依题意可列方程: 1+x+x2=91 解这个方程,得: ∴x1=9 x2=-10(负根不合题意,合去) 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 【例2】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6,把这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所行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积是1008,求原来的两位数。 【分析】设原来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6-x),则原两位数为10(6-x)+x,新两位数为10x+(6-x)。依题意可列方程: [10(6-x)+x][ 10x+(6-x)]=1008 解: { x1=2 x2=4} 【例3】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分析,?若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kg,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kg,针对这种水产品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 (1)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 (2)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x元,月销售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关系式. (3)商品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为多少? 【分析】(1)销售单价定为55元,比原来的销售价50元提高5元,因此,销售量就减少5310kg. (2)销售利润y=(销售单价x-销售成本40)3销售量[500-10(x-50)] (3)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那么销售量就不超过10000=250kg,40在这个提前下,?求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为多少. 解:(1)销售量:500-5310=450(kg);销售利润:4503(55-40)=450315=6750元 (2)y=(x-40)[500-10(x-50)]=-10x2+1400x-40000 --第23页--
★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单元测试题 ★
(3)由于水产品不超过10000÷40=250kg,定价为x元,则(x-400)[500-10(x-50)]=8000 解得:x1=80,x2=60 当x1=80时,进货500-10(80-50)=200kg<250kg,满足题意. 当x2=60时,进货500-10(60-50)=400kg>250kg,(舍去). 三、自主总结 拓展新知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对于数字问题应注意数字的位置值。 四、课堂作业 P45 2 3 5 6 (《课堂内外》对应练习) 教学理念/教学反思 第12课时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
1、会根据具体问题(增长率、降低率问题和利润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学 习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二次方程并求解。 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 如何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 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的公式a(1±x)n=b,其中a是原有量,x为增长(或降设计意图 低)率,n为增长(或降低)的次数,b为增长(或降低)后的量。 教 学 互 动 设 计 一、自主学习 感受新知 【问题】某商店10月份的营业额为5000元,12月份上升到7200元,平均每月增长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如果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 11月份的营业额为5000(1+x)元, 12月份的营业额为5000(1+x)(1+x)元,即5000(1+x)2元。 由此就可列方程:5000(1+x)2=7200 【说明】此例是增长率问题,如题目无特别说明,一般都指平均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基准数的比。 增长率=增长数∶基准数 设基准数为a,增长率为x, 则一月(或一年)后产量为a(1+x); 二月(或二年)后产量为a(1+x)2; n月(或n年)后产量为a(1+x)n; 如果已知n月(n年)后总产量为M,则有下面等式: --第2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