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8:39: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2.下列物质有氧分子存在的是( ) A.CO2

B.MnO2

C.SO2

D.空气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核的质量 B.碘受热升华,是因为碘分子受热体积变大了

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4.下列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酒精挥发 C.水结成冰

D.水通电

5.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6.生活中常接触到“低钠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这里的氟、钙、钠指(A.单质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钙

B.氧

C.铝

D.硅

8.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第1页,总18页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气 ③表示1个氢原子 ④表示1个氢分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S

B.P

C.Ba

D.Cl

10.根据图示的信息判断,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属于金属元素 B.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2 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过氧化氢

B.液氧

C.二氧化碳

D.河水

1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因此不显电性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3.下列变化中能直接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 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氧气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得氧气

14.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D.核电荷数不同

15.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军稀土理论,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如图是稀土元素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卷第2页,总18页

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 B.钇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Y

D.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所示,小红的实验是取一条长10cm、宽l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胶头滴管滴一滴酚酞溶液,把滤纸送入一支比滤纸稍长的试管中,用一团棉花塞住试管口,试管下面衬一张白纸。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向棉花上滴l0~15滴。

(1)实验结果是滤纸没有变红,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红。导致这种异常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个实验还说明,所用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实验中,小红在试管下放白纸,它在此处作用是 。

(2)小红的这一错误操作能否得出结论? (填“能”或“不能”)。

(3)实验结束后,小红发现盛酚酞的试剂瓶中溶液也变红了,小刚帮助她分析原因,终于找出了她的错误做法,其错误的操作是 。请你说出使用滴管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写两点)。

17.某同学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及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关系归纳如图.请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入图中相应的圆圈内.

试卷第3页,总18页

18.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水是由氢、氧两种 组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

19.如图为几种原子或离子的结构模型,“”、“”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图中共有 种

元素。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2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1911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 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 α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 α 粒子被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请你根据卢瑟福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分析说明出现上述 3 个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2)现象② (3)现象③ 。

2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试卷第4页,总18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r73f3fw0k6x2111f20r4n7xz5eecp00bk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