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中元素②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
(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相同.
(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
24.化学上,元素是具有相同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 表。
试卷第5页,总18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分析】根据微粒的特性进行分析,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在受热膨胀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微粒的大小、质量及性质没有改变.
【解答】解:由物质的微粒性可知: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在受热膨胀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所以,微粒的大小、质量及性质没有改变。由此可知:
A、微粒的性质没有改变,故A错误; B、微粒的大小没有改变,故B错误; C、微粒的质量没有改变,故C错误; D、微粒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能建立物质微粒性的观点,会用微观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宏观的现象.
2.下列物质有氧分子存在的是( ) A.CO2
B.MnO2
C.SO2
D.空气
【分析】根据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主要有为氧气或空气等.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没有氧分子,只有二氧化碳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中没有氧分子,只有二氧化硫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试卷第6页,总18页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核的质量 B.碘受热升华,是因为碘分子受热体积变大了
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碘受热升华,是因为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原子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故A说法正确;
B、碘受热升华,是因为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大小不变,故B说法错误;
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C说法正确;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和结构,知道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4.下列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C.水结成冰
B.酒精挥发 D.水通电
【分析】利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来解答此题。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解答】解:A、铁矿石磨成粉末只是形状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
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
C、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
试卷第7页,总18页
故C错;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基本特征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方面的知识。
5.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分子、原子的区别和构成等分析; D.根据质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分子通过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就闻到了花香,故正确;
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的间隔增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错误;
D.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错误。 故选:A。
【点评】分子的性质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宏观现象,生活中的宏观现象也能说明分子的性质。
6.生活中常接触到“低钠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这里的氟、钙、钠指( )
A.单质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分析】由题意,生活中的“低钠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这里的氟、钙、钠指的是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以化合态存在.
【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低钠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食品中,氟、钙、钠指的就是元素,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分子或原子的形式存在的。 故选:C。
试卷第8页,总1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