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中元素②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
(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数 相同.
(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F3 .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规定来分析;
(2)根据题意,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17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元素②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
(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数相同.
(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大于4,都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氯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则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F3.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为:(1)N2.(2)电子层数.(3)得到、AlF3. (4)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尽量多想,多练,以便在解答物质推断题目时灵活运用.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
【分析】根据微粒是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就越快.可以取两只烧杯,
试卷第17页,总18页
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温水,分别加入相同的品红,根据整杯水变红的快慢来证明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
【解答】解:由于微粒是运动进的,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就越快.所以设计实验为:取两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温水,分别加入相同的品红,现象:盛温水的烧杯整杯水变红的速率快.结论: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就越快.
故答为:操作:取两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温水,分别加入相同的品红,现象:盛温水的烧杯整杯水变红的速率快.结论: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就越快.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分子是运动的知识,学会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对比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化学上,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 周期 表。
【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和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回答本题。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故答案为:核电荷,周期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元素的定义,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试卷第18页,总1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