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晴】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涉及到儒学的忠义和贞洁,②、③和儒家思想无关,所以本题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
10.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 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 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 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南宋时期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
分等受理学思想影响的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思想体系,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排除D。
11.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陆王心学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他所提出的良知指的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都过探查自己的内心获得良知,故选A。B项中的“圣人”错误,不是只有圣人才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项是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的观点;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陆王心学·致良知
12.“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这段话属于( ) A. “天人感应” 证法 【答案】B 【解析】
B. “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与材料中“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相符,故答案为B项。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材料中“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是唯心主义,没有涉及辩证法,排除D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不必向外探求;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
的的C. 程朱理学
D. 朴素辩
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13.李贽推崇反礼教《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等信息可知李贽反礼教、反传统的精神和提倡生活的世俗化,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其个性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A。题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理学束缚的打破,排除C。 题干强调李贽反礼教、反传统的精神和提倡生活的世俗化,与抑商政策的松动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的14.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B.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D.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材料 “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B正确; 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C项错误;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D错误。
15.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先秦诸子思想中,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①体现的是商鞅变法的,是在严酷的法律制度下出现的状况,与实际情况相比显然夸大,因此①排除,②③④都提现了儒家和谐社会的思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6.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