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厦门卫生事业单位备考:关于心肺复苏的那些事
时间就是生命,当一个人发生了心跳骤停,如果在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可达90%;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降至50%;10分钟以上开始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左右。由此可见,早期进行心肺复苏是多么的重要,心肺复苏不仅仅是医护人员需要掌握的技术,也是普通民众需要掌握的救命知识。那么在院外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小编请到了中公教育医疗考试研究院的专业师资来给大家讲讲关于心肺复苏的那些事。 现场抢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现场评估:在抢救患者前,要先判断周围环境,若处在火灾现场、马路上等危险地点,先保证自身安全,然后把患者转移到安全,易于施救的场地,让患者平躺在坚实的平地上或者硬板床上。
2.判断意识:大家要注意,不要遇到有人昏倒就立刻采取心肺复苏,要先判断患者是否意识消失,呼吸停止,确定患者无呼吸后再施救。怎么判断患者的意识呢,方法如下:轻拍患者,并在其耳边大声呼救,再触摸颈动脉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跳骤停。 3.呼救: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之前,千万不要忘记让身边的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4.实施胸外按压:用双手掌根对准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连续按压30次,注意不要用力过大,在按压过程中注意按下、抬起的时间相等,且掌根不能离开胸骨。成人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5.开放气道:开放气道前,先清除患者口中分泌物、泥沙等,然后一手扶住患者额头下压,另一手托起下巴向上抬,通过此方法开放患者气道。
6.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迅速俯身,快速将气体吹入,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进入而扩张。吹完气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患者气体呼出,两次为一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7.除颤:除颤需使用除颤仪,现在很多公众场所都配有除颤仪,大家要学会它的使用方法,关于AED的使用,我们下期会详细讲解。
总结:上述7步为完整的现场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方法,完成后观察患者呼吸及面色,如果患者经急救后恢复呼吸,面色由青紫转为红润则提示我们的抢救成功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仅需陪伴患者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即可。 以上关于院外心跳骤停的抢救,大家掌握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