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答案】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难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
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 的时候,从 …… 过去 ” 引导学生来说。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板书: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4.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 ”
5.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6.自由练写
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了哪些感慨?
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四自然段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的感慨: (1)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句子: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板书:如轻烟 如薄雾) 引导学生概括: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引导学生概括: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思考)
(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