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图 2、根据图名以及其他的文字、经度度信息若能给图中区位可以定位的,则先定位。 3、在等高线图中标出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名称。 4、在等高线图中山脊就是分水岭,山谷就是集水线。 5、通过阅读等高线的海拔来计算某一点的绝对高度或任意两点 的相对高度。 6、分析地形与气候、河流、交通或城市建设或工农业规划的关系。 1、区分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以及晨昏线。 日照图 2、找出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该点的地方时必定是 6 点。 3、推算其他点的地方时和经纬度可以根据上面这点加以进行,遵循东早西晚和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等值线图 空间视1、首先从图名中找出等值线图所表示的地理量。 2、大致地判读出等值线的数据和走向。 3、分析等值线数值分布和等值线走向的原因。 1、一般空间视野图以等高线图的形式出现,因此必须会作地形剖面图。 2、根据作出的地形剖面图,只要把观察点和人所在点连成一条直线,若中间没有被地形剖面野图 线相交,则能够目测到;否则,反之。 1、熟悉几条重要的经纬线所通过的地区。 经纬2、主要有以下几条:150°E、120°E、90°E、60°E、30°E、0°、 75°W、90°W、120°W、180°、网图 60° N、30°N、23.5°N、0°、 23.5°S、30°S、60°S 3、对以上经纬线通过的区域平常的学习中应该去总结它们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从表格中分析出有几个变量。 数据2、逐个分析每个变量的变化规律。 统计3、分析每个变量的变化的原因。 表 4、总结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应强化的问题。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多数同学是非常想学好地理这门学科的,因为它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担心不能很深入地学好,尤其是地理图表分析这块知识。我认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地理学科的时候,
首先, 应该树立远大的抱负和信心,要明确今天的学习并不是完全为了明天的高考,有为祖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的心。
其次,要懂得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有坚持不懈的决心,而且要知道学习是一件繁琐的、需要动脑的事情,应该懂得如何去克服学习的困难。
再次,一定要学会总结,图表的形式很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很难把所有的图表分析完全,但是图表的阅读方法是可以进行转换的,只要平时能够学会总结和拓展的话,在今后的高考中不会出现毫无头绪的紧张感。
第四,学生在平常的阅读图表分析的训练中,应该严格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地去完成,特别是作图和追求答案的完整性这些环节。
大约有45%左右的学生对图表的判读分 析有很大程度上的障碍, 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和研究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来因材施教。
首先,认真地分析学生对图表分析能力,在学生的群体中,图表分析能力的结构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一种直接用数值表示的图表,而有的学生喜欢一些用文字表示的图表;同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上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认真地分析教材出现的图表,教材中的各种图表是经过专家认真思索后编入教材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完全拘泥于这些图表,适当的时候把这些图表延伸开来。如高一教材中有三幅太阳光照图,切实地去分析这三幅图,学生基本上能够太阳光照图一个清楚的认识,也会具有阅读此类型图的能力。
第三,如果有条件,多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教学,因为地理图表并不象数学中的图表那么简单易画,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清楚地进行演示,而且也能够及时地对图表进行修改,从而来演变成其他的问题。
第四,对图表分析的教学中,整个分析过程应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千万不能把分析这一重要的环节由教师来做。
第五,当学生分析完成以后,最好能够让学生有时间(尤其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来用文字的形式把分析的结果表达出来,因为,有的学生会进行一定的逻辑分析,但不一定会进行正确的书面表达。
第六, 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对各种图表进行总结, 从中来寻找图表分析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和差异,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总之,只要我们通过了解学生对地理图表的认知规律,寻找出一定的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切实地运用到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那么对学习地理的学生不再恐惧这门学科,反而会觉得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所在。
四、理清图像系统内涵
丰富多样的地理图像,为教师讲解知识、演示地理原理、说明地理成因及地理分布提供了依据;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理解区域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变化规律,提供了方便。从地理图像教材的内容着眼,地理图像可分为以下五个类型:
1、地图 包括各级各类政区图、地形图和专题图(如气温、降水量、资源分布图等)。
2、示意图包括线形图(如局部等值线图、经纬网图、模式图、网络图等)、剖面图(如地形剖面图、锋面剖面图等)、立体图(以立体形式出现的解释图如黄赤交角图、地球内部圈层图等)。
3、统计图表 各种以平面二元、平面三元、立体组合或扇形形式出现的统计图。 4、景观图 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各种地理素描、图片、照片、画片。 5、地理漫画以揭示某一地理主题为内容的漫画。 五、认真研究近年来高考图像系统方面的试题
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考查图像系统方面能力试题的类型主要有: 1、地图的判读与填绘
在试题中常常出现这种图题,这种图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的地图判读常用于区域特征的比较;二是专题地图的判读。前者要求考生要熟悉区域位臵,可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如经纬线、海陆轮廓以及其他自然人文景物,河流、湖泊、城市等经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后者经常以某一类的专题地图为主,读图时要确定是哪方面的知识,如等高线地图用来判断地形,人口密度图是用来反映人口分布的。
2、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等值线图屡见于历年高考试卷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1)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①判地形种类〔山地、盆地〕;②判地形部位〔山脊、山谷、鞍部、陡崖〕;③判坡度陡缓;④确定水库坝址、交通选线、农业类型等;⑤绘制地形剖面图。
(2)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①判南北半球;②判海陆分布;③判季节;④判洋流流向、性质;⑤根据等温线判地形特点。
(3)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①判气压场〔高、低气压、脊、槽、鞍部〕;②判风向和风力大小;③判天气状况〔气旋和低压槽处有阴雨天气,反气旋和高压脊处为晴朗天气〕;④判等压线数值大小〔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相等或相差一个等压距〕。
3、地球投影图〔含经纬网图、日照图〕的判读
地球投影图在近年高考试卷中也是屡见不鲜,其判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定南北极点;(2)定地理坐标;(3)定太阳直射点;(4)定方向;(5)定晨昏线;(6)定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7)定地方时或区时;(8)定昼长;(9)定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时刻;(10)定不同日期的范围。
4、统计图的判读
地理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三角坐标图、饼状图以及他们的组合形式图等。不管哪一类的统计图表,一般是反映某一地理现象或者规律的。这类图表通常是以坐标的方式体现的,读图时,要特别注意横纵数值的含义。一般情况下,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量,这样就能读出某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特征,从而分析地理现象。
5、各种变换图
高考图像系统转换的主要方式有:
图图转换:将一种类型的图形转换为另一种类型的图形,如将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等。
图文转换:将文字、数字信息转换为图像信息,或将图像现象转换为文字、数字信息,无图考图。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一图多用:给一张图像赋以不同的意义,表述不同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它要求考生在答完一道题以后,脑海中要抹去其影响,重新读图,避免思维定势。
特写放大:借用计算机的窗口设臵形式,将原图中的某一局部放大,并赋以针对性很强的信息。它要求考生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某地理事物的\一般性\,又要能从局部中找到它的\特殊性\。
内容叠加:将若干图像内容进行叠加,使图像变得较复杂,深化、活化考点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分门别类,排除干扰信息。
六、加强对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相互联系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要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去理解和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地图、图表、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规律,探究原理
2、一图多用、多图专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图像系统中,某些图像是用来形象地说明某一重要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这类图像具有一图多用的特点。如\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这幅图在教学中就可多次应用。多图专用,主要是把一系列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概念特征、分布成因和规律的图像串联起来,加强横向联系,综合使用,可使学生对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整体概念加深印象。如把教材中有关气候的图像,根据认识规律,循序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