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
3.(2018·全国Ⅲ卷·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无官职记录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解析:选B 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了社会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科举制度的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4.(2017·全国Ⅰ卷·25)
宰相人数 北宋(71) 20 15 12 24 南宋(62) 8 10 8 36 表
皇帝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元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纪年 前195年 前164年 前144年 前106年 郡级政区 15郡 24郡 68郡、国 108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选C 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七国之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了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的矛盾并不是渐趋激化,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了王国势力,使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D项错误。
5.(2016·全国Ⅲ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
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解析:选B 汉初推行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的文书,意味着汉初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即汉承秦制,故B项正确;汉初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以便继承前代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