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突破刷题单元练:第十四章中国地理+Word版含解析
第十四章 中国地理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单元质检卷第28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18河南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水源 D.地形
2.图示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 ) A.地下水 B.雾气 C.雨水 D.湖泊水
3.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草地退化 C.土壤盐碱化 D.森林减少 答案1.D 2.C 3.A
解析第1题,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在山顶、山坡、山腰、山下、沟底等不同地形部位因地制宜,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因素。第2题,黄土高原地处季风气候区,因此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雨水。第3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2018山东泰安模拟)纳木错(图a)位于藏北高原,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湖面封冻,冰层厚达2米。7月,某科考队前往纳木错考察湖泊水温的垂直变化。图b示意科考队员绘制的某观测点7月水温垂直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图b示意的水文观测点是图a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b中7月水温从表层到水深15米处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 A.光照强烈且水质好 B.蒸发消耗表层热量 C.地表径流汇入量大 D.表层受风力影响小
- 1 - / 5
2020版高考地理新突破刷题单元练:第十四章中国地理+Word版含解析
6.推断纳木错水温垂直变化最小的时段是( ) A.1月中旬 B.3月中旬 C.5月中旬 D.7月中旬 答案4.B 5.A 6.C
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图b示意的水文观测点水深大于90米。根据图a等深线数值可知,甲、乙、丙、丁四地,只有乙地水深超过了90米,B项正确。第5题,根据图示可知,表层到水深15米处水温几乎一致,说明受热均匀,热量接近,这是因为7月正午太阳高度大,水质好,阳光可深入水下深处,受热情况接近,A项正确。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B项错误。地表径流汇入、风力与水温垂直变化关系较小,C、D两项错误。第6题,纳木错冬春表层封冻,表层冰冻层温度为0 ℃,底层水温大于0 ℃,A、B两项错。5月湖面解冻,由于冷水比重大,表层冷水会下沉,底层温度较高水体会上泛,水体热量交换后,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最小,C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7月表层与底层水温变化较大,D项错误。
(2018广东百校摸底联考)近年来,内蒙古特尼河农牧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造福子孙后代,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实施“绿色银行”行动,放弃以往普遍种植的防风林种杨树,大力种植沙棘,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自2015年以来,当地连续举办了两届沙棘采摘节,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自驾或组团前来采摘。下图示意特尼河农牧场位置。据此完成7~9题。
7.特尼河农牧场退耕还林放弃杨树而种植沙棘,主要是因为种植沙棘( ) A.资金投入少 B.防风效果显著 C.经济价值较高 D.耐旱性更突出
8.特尼河农牧场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得益于当地独特的( ) A.地形和风力 B.气温和光照 C.降雨和土壤 D.水源和水质
9.特尼河农牧场举办沙棘采摘节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收入,提升品质 B.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C.产业转型发展旅游 D.加工产品,完善服务 答案7.C 8.B 9.B
解析第7题,经济林相比传统的杨树,其种苗、培育成本更高,A项错误。沙棘与杨树都能起到防风防沙作用,因此效果大体相当,B项错误。杨树所出产的林副产品少,经济效益低。沙棘结果,其果用途广泛、经济价值更高;种植沙棘既可防风护田,又会带来经济效益,C项正确。两者都能种植在此区域,说明都比较耐旱,D项错误。第8题,当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果品品质高;昼夜温差大,果品含糖量高,口味好,B项正确。第9题,举办沙棘采摘节可提高收入,但不能提高品质,A项错误。举办采摘节在赢得利润的同时,也扩大了特尼河沙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既宣传了产品,又开拓了市场,B项正确。举办沙棘采摘节不可能促使产业转型,C项错误。沙棘采摘不属于加工产品,D项错误。
- 2 - / 5
2020版高考地理新突破刷题单元练:第十四章中国地理+Word版含解析
(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张家口市张北县是距京津最近的高原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2016年9月12日,阿里巴巴建成了张北数据中心,总投资200亿元。阿里张北云计算基地占地42公顷,规模为30万台服务器。据此完成10~12题。 10.与北京市昌平区相比,张北县建设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紧邻京津地区 C.能源资源丰富 D.自然环境优美
11.有利于张北数据中心运行的自然条件是( ) A.暴风雪多 B.气候凉爽 C.地形平坦 D.白昼时间长
12.阿里张北云计算基地的建成对张北县的影响是( ) A.拓展张北县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B.导致传统工业的工人失业 C.吸引网商实体店布局张北县 D.优化张北县产业结构 答案10.C 11.B 12.D
解析第10题,与北京市昌平区相比,张北位于蒙古高原之上,基础设施要差,A项错误。昌平区位于京津冀地区,位置更优越,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阿里数据中心的规模大,耗能多,而张北煤电、风电、太阳能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丰富是主要优势,C项正确。自然环境优美不是影响数据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D项错误。第11题,运行是建成之后的产业活动,暴风雪多易导致供电设施损坏,A项错误。气候凉爽有利于降低服务器的运行温度,利于散热,同时降低能耗,B项正确。地形平坦主要在数据中心建设时发挥作用,与运行无关,C项错误。白昼时间长是夏季的表现,冬季反而短暂,且白昼长短与数据中心的运行几乎无关,D项错误。第12题,张北县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展与张北县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因素相关,而数据中心的建立不能解决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问题的,A项错误。数据中心与传统工业之间没有竞争关系,不会导致传统工业的工人失业,B项错误。网商实体店的布局首要考虑的是交通及市场区位,C项错误。数据中心的建立,吸引零配件供应商在此布局,且数据中心区别于传统的第一、二产业,会促使张北县产业结构优化,D项正确。
(2018湖北四市十校联考)2017年5月,号称“走错一个匝道,就是重庆一日游”的黄桷湾立交桥完工,五层落差近40米,匝道20条,旋绕多,复杂程度火遍全国。据图完成13~14题。
13.与普通道路相比,该立交桥的主要作用是( )
①少占地 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降低噪声 ④减缓行车速度,提高安全性 ⑤枢纽分流,提高通畅度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4.导致重庆黄桷湾立交桥复杂程度高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河网密布 C.人口密集 D.交通量大 答案13.C 14.A
- 3 - / 5
2020版高考地理新突破刷题单元练:第十四章中国地理+Word版含解析
解析第13题,立交桥的主要作用有减少道路交叉,提高行车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②对,④错;将道路交汇处向高处延伸,减少占地,①对;立交桥并不能降低噪音,③错;枢纽分流,提高通畅度,⑤对。综上所述,C项正确。第14题,重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故立交桥比较复杂,A项正确。立交桥建于陆地上,与河网密布无关,B项错误。人口密集、交通量大不属于自然原因,C、D两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44分)
15.(2018广东茂名五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近年来,安徽省淮河、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严重。2016年对淮河、长江安徽段调查发现,农业水污染超过工业、城市水污染,成为危害河流、湖泊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安徽省地形自北向南跨5个纬度,分为淮北平原(砀山、蚌埠)、江淮丘陵(合肥、滁县)、沿江平原(安庆、芜湖)、大别山区(岳西)与皖南山区(屯溪)。下图为安徽省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单位:毫米)分布图,下表为安徽部分地形区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
安徽部分地形区年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表
最大最小6—8月占全年值 值 比重(%) 淮北1 平原 338.0 江淮1 丘陵 538.0 沿江2 平原 036.0 淮南2 山区 523.0 433.0 54.5 610.0 43.3 567.0 37.2 933.0 34.7
(1)描述该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8分)
(2)说明该省夏季降水占全年比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10分) (3)分析降水特征对该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1)年降水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南部多、北部少);山地多于丘陵、平原地区。 (2)特征:纬度越高,夏季降水占全年比重越高(南部低,北部高)。原因:取决于夏季风影响时间长短和影响频次;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纬度越高,受夏季风影响时间越短,受夏季风影响频率越低,降水越集中于夏季;其他季节降水少,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比重越大。(任答3点) (3)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降水变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 4 -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