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名校高考第五次大联考化学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4 13:11: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 SiO2含有2NA个Si-O键

B.标况下,将9.2g甲苯加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C.在含CO32-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Na+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庚烷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NA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知识进行了考察。A中考察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 SiO2含有4NA个Si-O键;B中考察甲苯中的甲基被氧化为羧基,根据化合价法则,判断出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计算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C中考察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规律;D中考察只有气体在标况下,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详解: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SiO2含有4NA个Si-O键,A错误;由甲苯变为苯甲酸,碳元素化合价变化7×(-2/7+8/7)=6;9.2g甲苯(即为0.1mol)被氧化为苯甲酸,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B正确;Na2CO3溶液中会有少量CO32-发生水解,因此在含CO32-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溶质的总量大于1mol,所以Na+总数大于2NA,C错误;标准状况下,庚烷为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错误;正确选项B。

2.Fe3++Ag?Fe2++Ag+的平衡常数K=0.3。已知常温下反应:现将含0.010mol/LFe(NO3)2和0.10mol/L Fe(NO3)3的混合溶液倒入烧杯甲中,将含0.10mol/L的AgNO3溶液倒入烧杯乙中(如图),闭合开关 K,关于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发生的总反应中Ag+氧化Fe2+ B.盐桥中阳离子从左往右作定向移动 C.石墨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 Fe3+ D.当电流计指针归零时,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浓度商Qc和平衡常数K大小判断反应进行方向,从而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由Fe3+、Fe2+及Ag+

c(Ag?)c(Fe2?)0.1?0.01??0.01,Qc小于K,所以反应Fe3++Ag?Fe2++Ag+正向进行,的浓度,可求得Qc=3?c(Fe)0.1++++

即原电池总反应为Fe3+Ag=Fe2+Ag,Fe3作氧化剂,氧化了Ag,A错误;

B.根据A项分析,Ag失去电子,作还原剂,为负极,石墨作正极。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盐桥中的阳离子是从右往左作定向移动,B错误;

C.根据A项分析,石墨作正极,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Fe3++e-=Fe2+,C错误;

D.当电流计读数为0时,说明该电路中无电流产生,表示电极上得失电子达到平衡,即该总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该题通过浓度商Qc和平衡常数K大小判断反应进行方向,从而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 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

B.0.1 L 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6.02×1023 C.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 D.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6.02×102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未指明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不能确定CO2的物质的量,因此不能确定其中含有的原子数目,A错误; B.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在溶液中NH4+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0.1 L 3 mol·NH4+数目小于0.3×6.02×1023,B错误;

C.5.6gFe的物质的量是0.1mol,二者发生反应,若铁过量,则反应生成Fe2+,5.6gFe失去0.2×6.02×1023个电子,若硝酸足量,则5.6gFe失去0.3×6.02×1023,因此二者的相对物质的量多少不能确定,不能判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C错误;

D.在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相邻的4个O原子形成4个Si-O键,4.5g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是0.075mol,则其中含有的Si-O共价键数目为0.075mol×4×6.02×1023/mol=0.3×6.02×102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下列关于物质工业制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触法制硫酸时,在吸收塔中用水来吸收三氧化硫获得硫酸产品 B.工业上制备硝酸时产生的NOx,一般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

C.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涉及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反应类型 D.工业炼铁时,常用焦炭做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铁矿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直接用水吸收SO3,发生反应SO3?H2O=H2SO4,该反应放热会导致酸雾产生,阻隔水对SO3的吸收,降低吸收率;因此,吸收塔中用的是沸点较高的浓硫酸吸收的SO3,A项错误;

B.NaOH溶液可以吸收NOx,因此工业上制备硝酸时产生的NOx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B项正确; C.利用海水提取镁,先将贝壳煅烧,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aO;再将其投入海水中,在沉淀槽中生成Mg(OH)2,这一过程涉及CaO与水的化合反应以及Ca(OH)2与海水中的Mg2+的复分解反应;接着Mg(OH)2加盐酸溶解,这一步发生的也是复分解反应,获得氯化镁溶液;再由氯化镁溶液获得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即可得到镁单质;整个过程中并未涉及置换反应,C项错误;

D.工业炼铁主要利用的是焦炭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得到的铁单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5.将25℃时浓度均为0.1mol/L的HA溶液和BOH溶液按体积分别为Va和Vb混合,保持Va+Vb=100mL,且生成的BA可溶于水。已知Va、Vb与混合液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II表示HA溶液的体积 B.x点存在c(A-)+c(OH-)=c(B+)+c(H+) C.电离平衡常数:K(HA)>K(BOH)

D.x、y、z三点对应的溶液中,y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开始时溶液显酸性,说明酸的体积大,所以曲线II表示HA溶液的体积,故A正确; B. 根据电荷守,x点存在c(A-)+c(OH-)=c(B+)+c(H+),故B正确;

C. 根据y点,HA和BOH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溶液呈碱性,说明电离平衡常数:K(HA)

误;

D. x点酸剩余、y点恰好反应、z点碱剩余,所以三点对应的溶液中,y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D正确; 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学生图象分析及判断能力,明确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y点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6.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豆浆、蛋白质溶液均属于胶体 C.N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为胶体,豆浆、蛋白质溶液均属于胶体,故A正确; B.H2O是弱电解质,CO2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SO3为酸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

D.H2S中S的化合价为最低价,是常见的还原剂,O2是常见的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反应生成的碳酸能够电离,而二氧化碳不能电离。

7.已知2H2(g) +O2(g) → 2H2O(l) + 571.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mol液态水完全分解成氢气与氧气,需吸收571.6kJ热量 B.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总能量 C.2 g 氢气与16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8g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 D.2mol氢气与1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蒸汽放出的热量大于571.6kJ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信息可知生成2molH2O(l)放热为571.6kJ,则2mol液态水完全分解成氢气与氧气,需吸收571.6KJ热量,选项A正确;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总能量,选项B正确;

B.H2O、CO2均为电解质 D.H2S、O2常作还原剂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名校高考第五次大联考化学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swm32pfce9pg7z7hdvh6c4rp7oypx00sr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