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前言:
该同步训练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以高质量的同步训练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训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 溶液温度 实例 三、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吸热大 于放热 降低 硝酸铵 吸热小 于放热 升高 氢氧化钠 吸热等 于放热 无明显变化 氯化钠 1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化作用:当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化作用。
一、溶液知识释疑
1.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在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如果没有分散在溶剂里,就不能计算在内。
2.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两种或多种。
3.溶液都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碘酒是棕黄色的。 4.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属混合物,如水、酒精等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但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5.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有的粒子占了间隔,因此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例题1】 将厨房中的食盐、味精、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所给物质能否溶于水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只能形成乳浊液;味精、食盐、白醋都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
答案:B
二、溶解过程及其热效应 溶解过程 实质 吸热或放热 扩散过程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吸收热量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 溶液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温度 如食盐的溶解 变化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的溶解 【例题2】 (2011·江西中考)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物质可能是( )。
2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________(再写出一组符合条件的药品)
解析: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应使A中气压增大,所以应有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升高使气体受热膨胀。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A中气压也基本不变,A错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A中气压减小,B错误;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能生成氧气,C正确;加入的物质只要能生成气体或使温度升高即可。
答案:C 锌和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和水等)
1.(2012·北京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答案:D
2.鱼类能在水中生存的原因是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可供鱼类呼吸。这种“水”中含有的溶质是( )。
A.鱼类 B.氧气 C.微生物 D.水葫芦 答案:B
3.乳浊液、溶液的共同特征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答案:D
4.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 )。
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粒状胆矾 B.将蔗糖溶于水 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 D.加热高锰酸钾 答案:B 5.(2011·湖南邵阳中考)小琪同学往如下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答案:D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