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 B.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C.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2.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所用的向下的作用力( )
A.铜球比铝球的大 B.铜球比铝球的小 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 D.难以判断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 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6.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
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9.有关声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从环境保护角度讲,音乐不会成为噪声
B.先汽化,后液化 D.先蒸发,后沸腾
C.关上窗户,会感到屋外的声音变小,是因为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较高的隔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B.摩托车烟囱上安装消声器 C.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D.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二、填空题
1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金属块,示数是8.1N,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5.1N,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N,金属块的密度为 ________kg/m3 。 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2.请在图中画出烛焰的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
烛焰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_____像(选填“实”、“虚”)。
13.高1.7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则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____米,像高______米。人向镜走近时,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像和镜之间的距离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除去白纸上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在均匀的空气中激光是沿_____传播的。 15.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_____、_____ 和_____ (选填“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回声”、“超声波”)大量的物理知识.
1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乙车的速度为_____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m。
三、计算题
17.一个空心铜球的质量为89g,体积为30cm.将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361g.已知铜的密度ρ铜=8.9g/cm3,求: (1)这个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注入液体的密度。
18.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3
(1)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都不能使天平平衡,指针仍然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______________ 。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cm3
(3)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则矿石的密度是 __________千克/米;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
(1)图中的物距μ=_____cm。
(2)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并保持不动,需将光屏从现在位置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向_____偏离光屏中心。
(4)用这套装置模拟人眼成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之后,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1)若将入射光线EO在纸板平面内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OF将会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选填“顺”或“逆”).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o时,则反射角为_______°;
(2)若将NO右侧纸板绕NO向后折,使左右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我们在右侧纸板上没有看到反射光,此时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存在。
2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测温物质 酒精 水银 凝固点/℃ ﹣117 ﹣39 沸点/℃ 78 357
(1)由上面表格中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的温度计;
(2)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 时间/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96 4 97 5 97.5 6 98 7 98 8 95 9 98 10 98 … … (3)图乙中,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_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_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