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理试卷10份合集)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 0:41: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但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答案】3. A 4. C 【解析】试题分析:

3. 图示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的逆辐射,⑤是大气辐射;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不强。选A正确。

4. 四川盆地比青藏高原海拔低,是盆地地形,云层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④强。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 温度:A>B>C>D 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 气压:D>A>B>C

6.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 增温和增湿 B. 净化和增温 C. 净化和增湿 D. 减湿和减温 7.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5. A 6. C 7. B 【解析】试题分析:

5.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根据所学知识,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对。气流③是受热空气上升,B错。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C错。气流①是遇冷空气下沉,D错。

6.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和增湿,C对。森林能够降温、增湿,不会增温、减湿,A、B、D错。

7. 读图,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是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可能是白天的山坡,①错,②对、或是夜晚的谷地③对,④错。B对。 考点:热力环流模式,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

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深度约5 0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此科研井的深度位于哪个层(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9.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 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 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8. A 9. D 【解析】

8. 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据材料可知,“松科1井”深度约5 000米,说明位于地壳,故A项正确。

9. 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A项错误,D项正确;地球各圈层之间均通过物质或能量进行联系,故B项错误;研究地球内部圈层通过地震波的形式,故C项错误。 【点睛】地震波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特点 分类 传播速度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所经物质状态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固体 共同点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左图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右图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形成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地壳上升运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11. 形成右图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火山活动 D. 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 据材料可知,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形成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故B项正确。

11. 右图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最容易被外力风化形成球状风化物,故A项正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当暴雨洪涝发生时,上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

A. a,c B. b,c,d C. a,b,c,d D. a,b,c,d,e

13. 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

A. B. C. D.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 当暴雨洪涝发生时,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降水和地表径流环节会出现异常;图中a表示蒸发、b表示水汽输送、c表示大气降水、d表示地表径流,故B项正确。

13. 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雨季时降水丰富,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河流补给湖泊,故A、B项错误;河流自高处流向低处,故D项正确,C项错误。 下图为“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台湾岛、海南岛 D. 云贵高原 15. 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 )

A. 地势高 B. 纬度低 C. 距海近 D. 人类活动少 【答案】14. A 15. A 【解析】

14. 冷空气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华北平原地区,距离冷空气的源地较近,风力较大,降温较明显,故A项正确;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影响较小;台湾岛和海南岛纬度较低,受寒潮影响较小;受纬度和地形影响,云贵高原受寒潮影响较小。

15.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受寒潮影响较小,故A项正确。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甲)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16. 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7. 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 1990年以前 B. 1990~2000年之间 C. 2000~2004年之间 D. 2004年以后 【答案】16. B 17. B

【解析】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的增长主要参照于自然增长率,本题做题关键是读图。 16.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量仍呈增长态势,选择B。

17.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199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5.59%,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7.47%,说明1990~2000年之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所以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1990~2000年之间,选择B。 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8. 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的是( )

A. 辽宁 B. 山东 C. 福建 D. 广东 19. 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的分布差异 B.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自然环境的差异 D. 消费水平的差异 【答案】18. B 19. B 【解析】

18.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的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0.1%,比重最小,说明该省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故B项正确。

19.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较多,发展空间较大,收入较高,吸引欠发达地区人口迁入,故B项正确。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21.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原因有( )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 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 轨道交通的发展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 据图可知,第一阶段中市区人口向郊区扩展,城市规模扩大,说明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故B项正确,A、D项错误;阶段二市区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移动,说明城市化处于逆城市化阶段,故C项错误。

21. 据图可知,阶段二市区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移动,主要原因是市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住环境不断恶化,故C项正确;城市经济不会出现衰退,故A项错误;乡村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低于城市,故B项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会促进市区人口向小城镇移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下图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试卷10份合集)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t3j45f7pj3qhtz4wh2h1h1yk7phhy00shi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