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分析及2012备考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3 13:03: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1 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作者:庞绒

摘要:2011

年是河南省新课程改革后首次迎接和采用新课标卷高考的一年,它将向我们

揭开蒙在新课改高考身上的神秘面纱。首航之战让人热血澎湃,丰硕的战果让我们自豪,然而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的空间。回首来路方知成败得失,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关键词: 高考 复习 技能 策略

序言:2011年是河南省新课程改革后首次迎接和采用新课标卷高考的一年,它将向我们揭

开蒙在新课改高考身上的神秘面纱。首航之战让人热血澎湃,丰硕的战果让我们自豪,然而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的空间。回首来路方知成败得失,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一、试卷概述

2011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地理部分结构稳定,知识点分布合理,无偏、繁、怪、难和超纲题目,整体难易适中,突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出“能力切入,能力考查”的高中新课改高考命题要求。

从试卷构成来看选择题沿袭了传统共 11 个题目(44 分),综合题有所改动由两个必做题(28+18=46 分)、选做题(旅游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三选一计10 分)组成。从考点分布来看,题目侧重对工业区位、等高线图及应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的考察(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题型 1-2题 3-5题 6-8题 8分 12分 12分 人文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选择题 人文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问题 自然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9-11题 综合分析题 37题 42题 43题 44题 18分 10分 10分 10分 36题 28分 12分 自然地理:9、10题;人文地理:11题,交通运输 自然地理:(1)气候特征描述、水资源短缺原因分析(2)人类活动(建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水资源短缺解决措施 人文地理:(1)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2)区位因素分析 选做题 旅游地理——旅游发展条件评价 自然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分析 环境保护-湿地的生态效益 湿地变化表格数据 ABC 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 区域图 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 ABCD ABCD ABC 区域图、气候统计资料、水坝景观图 ABCD 青藏铁路景观照片 AB 文字材料;热点材料“日本地震、海啸”引入 文字材料:大豆生产情况介绍 等高线地形图 AB AB 题号 分值 知识点 试题材料情境 基本能力考查 AB 注:A获取和解读信息;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D论证和探讨问题

二、 命题特点

1、体现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系统的考查

“无图不考地理”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除文字外,还有图表。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的考查。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在试卷中都有呈现。试题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等值线图的判读及相对高差的计算在复习中更是作为重点知识不断巩固,大量的练习会让考生在考试时对此类计算游刃有余。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稳定性明显

“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地理试卷中体现明显。如工农业区位、大气运动、水文条件、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均有体现。试题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稳定性明显。

3、突出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考察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36题和37题是主观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察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贴近生产与生活,渗透新课改理念

今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如地震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自驾旅游等。试题设问更加灵活,给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如36题第3问,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并说明理由。热点时事、热点知识的关注,特别是日本地震热点专题的讲解分析,使考生能够迅速入手,进入试题情景,拿到分数。

总之,今年试题突出主干知识,通过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符合地理学科特点,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

三、复习中备考中的得失

1.备考经验

(1)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由于自己是第一次接触新课改教材,不管是教学经验,还是教学方法,都有待提高。为此因该坚持理论学习,让理论指导实践、专家的讲座,学会吸取;做大量是试题,归纳感悟。

(2)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材料,团结队伍,相互多交流。组内和谐的工作环境,首先会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工作心态,同时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相关工作分工合作,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提高了质量。

(3)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学情,进一步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4)教学突出主干知识。虽然地理高考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且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养成是以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的。因而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牢固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基本知识,更要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并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5)认真研究课标和各地高考真题把握教学方向。

(6)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目标主要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避免了只讲能力的枯燥乏味。

(7)精选习题,加强限时训练;好的习题可以有效的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学生也可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2.备考教训:

(1)教学进度有待优化,经常出现为了某次考试赶进度现象;

(2)习题虽然精选,但是没有归类,教学过程中针对性不强;这项工作需要平时做大量的题,并且整理归类,是个长期工作,自己没有坚持到底。 (3)高中三年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够合理(教研室安排),特别是区域地理部分和选修模块; (4)学生答题语言和思路的规范性要求不高。平时改卷过程个,处于鼓励学生,有描述不太准确的语言,只要意思正确给分了,通过今年高考后学生估分阶段与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发现,由于语言叙述不准确,丢分率很高。

四、备考建议

1、依纲用本,扎实“三基”,突出主干知识。

①突出主干,把握学科核心价值。

高三地理复习要利用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要学会抽丝剥茧,去粗取精,把复习重点放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考大纲所要求范围的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的学习、掌握,突出主干,把握学科核心价值。例如地理必修1的核心价值:

基本原理 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

基本规律 包括地球运动规律,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

基本过程 包括大气受热、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演变、地理环境的演化等。

②《区域地理》复习要充分到位。

区域地理的补修和复习,要侧重区域认识方法(地理位置与区位)、区域特征(侧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与区域比较、区域空间定位(以点串线、以点带面,绝对记忆、相对推导),从而为地理必修1的自然地理空间过程的理解奠定基本格局,为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地理必修3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提供分析、比较的地理背景和地理素材。

2、梳理课程体系,建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迁移能力平台。 特别是2个必修模块包括10个专题,22个大点。每一专题,都要精心梳理,总结出每个大点的知识结构。复习课要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展开,形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迁移能力平台。

3、要紧随新课程新高考的变化,切实将高考复习教学重心从关注知识量及对知识系统的学习,转变到能力立意上,突出地理学科的过程与方法,及地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①重视思维导训,把体现地理学科思想方法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再加工,善于运用纲要信号图示,展示知识结构,搭建因果关系链;尽量针对学生的认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应用范例解析归纳,促进融会贯通;应用因果关系推理,认识本质属性。高考复习的实践证明,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注重启发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尝试建立起知识网络,再把简洁的、合理的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

②精选练习,拓展能力、扩展视野。

地理学科的考试命题在问题设计的区域性、信息呈现的图像化和问题分析的综合性方面会随着新课程新高考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新课程高考复习中要从区域性、图像化和综合性三方面设计、精选练习,提高训练效果。

4合理安排,优化教学,提升备考效率。

根据教学经验,高三地理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提高备考效率:

第一阶段是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

基础知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可能从事这方面的思维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大家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式,我们为大家推荐以下的一种方式:

1、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考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考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2、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传统型和过渡型选修新老教材有明显的矛盾,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3、区域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采用新教材的说法更合适。

4、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5、研、教、考三位一体,依高考命题制宜,争取备考主动权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要注意到命题的专家背景、考试的公平创新对各种版本教材及考试复习材料的回避要求,要克服过去考研随高考后亦步亦趋,总是落后高考命题的被动局面, 研、教、考三位一体,依高考命题制宜,争取备考主动权。 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分析及2012备考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t7dz1p74v507xn0vys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