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策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1:01: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策略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人的全部心理过程积极参与,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到一些小学生不良学习心理习惯,并探究了相应的矫治措施,在此仅以数学课堂上学生常见的几种不良学习心理为例作出分析,并分别阐述其矫治措施。 一、盲从心理需要矫正矫治

具有盲从心理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没有作出思考,便随问随答,或是人云亦云,盲目地作出判断。如笔者在教学退位减法时,设计了一个抢答练习,我出示一道“16-7”,立即有一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7。”即刻,很多名学生跟着大声嚷:“7。”我举着卡片不动。停顿了一下,又有一位学生报出“等于9”,大部分学生立刻掉转枪头,整齐地回答:“9!”

此类场面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急于求成,没有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二是对他人的言行反应能力差,有口无心随大流,有很大的盲从性,属心理能力(EQ)问题。

针对盲从心理的成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矫治: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规则。比如上例中,应让学生知道,一定要想好了再动口,只有最先说出正确答案的小朋友才能获胜。二是要善于抓住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的契机,及时地进行鼓励。应经常表扬那些不急于开口答题,而经常能得出完整、正确答案,以及善于倾听、分析他人发言的学生,运用激励机制,发挥榜样作用,使认真思考、主动质疑成为一种内驱力,最终形成为一种习惯,克服盲从心理,积极主动思维,提高对他人言行的心理反应能力。如上例中应对最先说出正确答案的小朋友提出表扬,夸奖她想得仔细。三是教师要注重提问引导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并无实质性内容,甚至毫无价值的“提问”,如“会不会?”“懂不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对此,大多数学生则简单而机械地回答:“会!”“懂!”“是!”“对!”“好!”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提出疑问或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久而久之,这种对答就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整齐划一的游戏,导致盲从心理的形成。要使学生摆脱盲从心理的束缚,我们不妨改变以上几种提问方式,使提出的问题具有发展性、开放性,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改“会不会?”“懂不懂?”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改“是不是?”“对不对?”为“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改“好不好?”为“你有什么想补充吗?”等等,给予学生主动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产生主动思维的愿望。 二、惰学心理需要矫治

此类不良学习心态往往出现在学习基础差,又怕动脑筋的学生身上。反映在课堂练习中往往表现得磨磨蹭蹭、遮遮掩掩,他们从不急于思考答案,而是等待别人的板演结果或从其他同学的讨论中取得现成的答案,长此以往,进步缓慢,影响思维的发展。如笔者班上的几名学困学生,一遇到解答应用题便伸长脖子望人家的“参考答案”,如果人家防范得严,就

1

把作业本往书包里一塞溜之乎也。

分析惰学心态形成的原因:一是解题能力较弱;二是缺乏自信心,自我认知能力低下;三是缺乏坚强意志,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弱。其中后两个原因属心理能力(EQ)方面的问题。

针对惰学心理的成因,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矫治:一是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要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成功的信念。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不因他人优秀而贬低自己,告诉学生“瑕不掩玉”的道理,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欠缺,自己跟他人一样优秀。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当然,想要弥补这个欠缺,需要通过不懈地努力;其次,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如,善于向他人学习,从书本、资料中查取知识,弄清楚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地填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是采用激励机制,奖励成功。哪怕他只有一点进步或成功也要加以肯定,给予适当的奖励。在课堂练习中,即使他们的成功率只有其他同学的一半,也和其他的同学一样,享受同样的等级。二是勇于实践,磨练意志。可以采用分层练习的形式进行操练。从基础题做起,逐步过渡到较复杂题。在遇到较难题的时候,应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况去解决:不要慌乱,沉着思考,相信自己,寻求思路;一时不能解决,可以阅读参考有关例题;实在不能独立解答,向人求教。克服困难的过程是曲折的,但克服了困难的结果是令人振奋的。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困难被克服后的愉悦情绪,能促使学生走出“惰学”的困境,步入勤学行列。 三、随意心理需要矫治

有此类不良学习心态的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数学问题视而不见,对应用题叙述的事件信息不认真分析,而是逮着什么写什么,有时甚至有乱猜的毛病。如,一位老师在一堂练习课中,请学生解答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今年9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再过11年妈妈比小明大几岁?第一问全对,第二问出现了以下的错误算式:9+11=20(岁)36-20=16(岁)真闹出了笑话,令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认为已知条件“再过6年”没有用过,必用无疑。至于是不是用得合适——对不起,我认为这样方便,完成大吉。至于妈妈究竟大几岁嘛——爱大几岁大几岁,不管。只有到作业本发下来,看到一个大“?”再提示他一句“按照你的答案,小明的妈妈几岁时生了小明?”才恍然大悟,大笔一挥改过即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另如相差关系应用题中,看到“多”即用加,看到“少”即用减,也属此类现象。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一是急躁,急于求成,粗心大意,缺乏自制力和责任感;二是缺乏主见,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弱,不敢打破常规,他们的随意凑数,却是

2

由太不随意造成的。

对随意心态矫治的方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使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问题,应用于生活,数学思路与答案要符合生活实践的客观规律;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学会对应用题叙述的事件进行具体的情景探索,注重分析数量关系能力的培养;再次,还要督促学生养成估算和检查的良好习惯,如所举例题中的结果“再过6年,妈妈比小明大10岁、6岁、15岁”都是不合情理的。结合应用题教学,对于矫正学生的随意心态,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极有裨益,也有利于转变个人的办事作风。

学生的不良学习心态还有自闭、自负、妒忌等诸种类型,但属个别现象,其形成原因也较以上三种常见心理现象形成原因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进行个别辅导。

不良的学习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一名智力正常的学生,如果学习心理不健康,其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不良的学习心理如不及时进行矫治,任其发展,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塑造健全人格。

3

小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tct710z4j5136q5shm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