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
1.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用估算解决问题,要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那么,你在选择估算方法上有什么体会?
本节课所探究的问题信息量较多,在“阅读与理解”环节关注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能力——用表格的形式来表达和整理数学信息。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关注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其一,这样的实际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比较简便?其二,题目中的数据怎样估比较合适?这是两个有紧密联系的问题是估算的核心,也是学生应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难点。因此,在教学预设中,运用“追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具体数据的大小范围进行判断,使学生明确要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进一步体会估算的实际应用。
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教材第16页的内容。
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重点: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难点: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都乘坐过出租车吧!你知道出租车是怎样收费的吗?
师: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采用分段计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读题,摘录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师:“3 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出租车从起步到行驶3 km里程,应付的车费都是7元。)
师:你为什么认为“3 km以内7元”包括3 km呢?(因为“超过”3 km,每千米就要按1.5元收费。)
师:超过3 km后就要按每千米1.5元的标准收费,并且不足1 km按1 km计算。这里“不足1 km按1 km计算”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问题中行驶里程是6.3 km,根据收费标准,应按多少千米收费呢?(用“进一法”取整数,按7 km收费。)
教师归纳,概括要点(课件演示):
(1)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 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第一段;超过3 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为第二段。
(2)超过3 km部分,不足1 km要按1 km计算,也就是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2.分析与解答。 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也理解了这个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组织、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课件适时演示解答过程。) 生1:我是分两段计算的,前面3 km为一段,应付车费7元;后面4 km为一段,每千米1.5元,应付车费是1.5×4=6(元);再把两段应付的车费合起来就是13元。
师(质疑):后面一段里程为什么是4 km?计算后面一段车费为什么用“1.5×4”? 生:根据收费标准,6.3 km按7 km计算,前面一段是3 km,后面一段就是4 km,所以计算后面一段的车费就应该用“1.5×4”。
生2:我是用“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答的,先假设总里程7 km都按每千米1.5元计算,结果是10.5元;而这样前面3 km的费用少算了7-1.5×3=2.5(元);再来调整,用10.5元加上少算的2.5元,所以应付车费13元。
师:根据刚才的方法,你能完成下面的出租车价格表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表格图。)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集体交流订正。(教师板书或课件呈现解答过程。)
3.回顾与反思。
(1)反思用“分段计算”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揭示规律(课件演示):应付车费=7+1.5×(总里程-3)。
质疑:为什么总是用7元去加后段里程的车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收费标准,前段里程3 km的车费7元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只需要计算出后段里程的车费,再和7元相加,就求出了应付的车费。)
(2)反思用“先假设,再调整”方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呈现例题及表格的解答过程。(课件呈现。)
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揭示规律(课件演示):应付车费=1.5×总里程+2.5。
质疑:为什么总是用假设车费再加上2.5元?(引导学生说出:如果把所有里程都假设为每千米1.5元,那么前段里程3 km的车费就只算了4.5元,少算了2.5元。所以,先算出假设车费后,再加上2.5元才是应付的车费。)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发现了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规律,找到了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两种方法。(课件演示。)
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都应该像这样对解答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从中发现所蕴含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7题。
(1)理解题意:你怎样理解“合影价格表”中的信息?问题“一共需付多少钱”是分哪两段计费?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8题。
(1)理解题意:这道题是实际生活中的一个什么问题?它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交流:通话时间8分29秒应该按几分钟计算?你是怎样解答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教师采用条件摘录的方式收集信息,引导学生逐条逐句地解释含义,并结合具体数据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收费标准的两个要点进行明确地归纳和概括,既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又有效地突破了分段计费问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巩固时讲解与例题类似的习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规律,
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发展。
整理和复习
单元知识点复习。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及算理,掌握计算小数乘法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利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方法上的对比,小数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课件。
师:同学们,经过这一时间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学完了小数乘法这一单元,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还存在哪些问题?
让学生回顾本单元中几个例题,学生分小组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汇报,教师根据汇报课件展示“单元基础知识整理表”。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 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整数 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尾的0。 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时,要先点小数点,再去掉末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点提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