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师: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3)组织学生交流竖式计算过程,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适时板书。)
师: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师:为什么商的个位要写0呢? 小结和验算。
(1)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末尾添0再继续除;整数部分不够除时,在个位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2)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师:要检验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 师:请同学们从三道例题中任选一题进行验算。 组织学生交流验算方法。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可以让学生从每组中各选择一题进行计算练习。 2.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题。
(1)指导学生按题组计算,在计算中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 3.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组织学生交流错在哪里,并改正。 4.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一共花的钱÷分钟数=每分钟花的钱”的数量关系列式。 (3)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2.关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给大家听一听!
在例2、例3的教学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计算方法,而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竖式计算,让学生在尝试计算中发现竖式计算中的特殊之处,在解释每步计算的含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练习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1.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口算。
1.6÷4= 0.49÷7= 3.8÷19= 9.6÷6= 5.1÷17= 3.5÷5= 14.4÷12= 7.6÷19=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口答。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50.7÷5= 0.91÷65= 18÷48=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9题。
(1)提问: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2)学生讨论,集体订正。
(3)教师小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小。 2.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0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这是一个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先求出总钱数也就是总价,单价就可以通过“单价=总价÷数量”的式子得到。
1.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的数增加了38.7,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
(1)学生阅读题目,初步理解题意。
提问:想一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什么情况?
(2)引导学生分析。
把一个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实际上现在的数就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0-1)倍(如下图所示),求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规范解答:10-1=9,38.7÷9=4.3。
答:这个小数原来是4.3。
(4)教师小结:已知两数的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差倍问题,解决差倍问题时,关键是找到两个数的差与较小的数的倍数关系。
2.即时练习: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减少了3.69,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
师生共同归纳: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课,针对前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和课堂讲解。这节课更注重的是详细的练习讲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略显枯燥。因此,就要求教师更多地通过转变讲解的方式和语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材第28~29页的内容。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转化及归纳的能力。
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正确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课件。
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的桃子丰收了,猴王要给大家分桃子。他对一只小猴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吧!”小猴嘟囔着:“那么点!”猴王听了又说:“那就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小猴说:“真小气!”猴王把手一挥:“好,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满意了吧!”小猴子听了,高高兴兴地领桃子、分桃子去了。分完桃子,小猴又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学习完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4。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师:大家知道编一个这样的中国结要多少丝绳吗?(0.85 m)
师:题目中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课件演示:7.65÷0.85。)
师:为什么用“7.65÷0.85”?(丝绳的总长度÷每个中国结的长度=中国结的个数。) (2)探究计算方法。
师:这里除数是“0.85”,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样想办法计算呢?(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师:对!我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那就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在数学里,“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探索新知识时,我们常常将没有学过的知识(未知)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已知)来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尝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转化的方法,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转化方法。(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和评价尝试转化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师:在这些不同的转化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商不变性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