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发展心理学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阅卷人签名 …………………………………………………………………………………………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遵循的是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完美原则
D、主体原则
2、双生子爬梯研究说明了 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成熟
D、同伴
3、在 阶段,儿童能够利用表征来思考客体和事件。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4、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 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班杜拉
5、在同伴提名中,受到同伴负向提名较多的是 。 A、受欢迎儿童
B、受忽视儿童
C、有争议儿童
D、被拒斥儿童
6、随着社会的变迁,智力测验的平均水平以每十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这一现象被称为 。
A、弗林效应 B、敏化效应 C、环境效应 D、世代效应
7、大脑皮层抑制机能发展的前提之一是神经纤维髓鞘化。到 岁末,儿童基本完成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髓鞘化。 A、4 B、6 C、8 D、10
8、下列哪项不属于婴儿最早单词使用时出现的特点 。
1
A、过度扩展 B、过度缩小 C、 杜撰新词 D、制约
9、依恋的测量主要通过 。 A、熟悉情境
B、陌生情境
C、母亲评定
D、研究者评定
10、幼儿园里,小明和小红正在玩“过家家”,这是一种 。 A、功能性游戏 B、构造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11、视觉偏爱实验表明,婴儿A 。 A、 更喜欢看复杂的图形
B、更喜欢看简单的图形
D、不能确定喜欢看什么
C、同样喜欢看简单和复杂的图形
12、重视个体的情绪与早期经验的作用,是 的主要观点之一。 A、自然成熟论 C、精神分析论
B、环境-学习论 D、认知发展学派
13、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怯生是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B 。 A、 依恋与怯生都必定会出现
B、 依恋必定会出现,怯生不一定出现 C、 依恋不一定出现,怯生必定会出现 D、 依恋与怯生都不一定出现 14、心理理论的经典测试是 。
A、错误信念 B、观点采择 C、点红实验 D、三山实验
15、许多研究发现,男女性成熟的早晚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通常体现为 。 A、男孩、女孩都是成熟早有利 B、男孩成熟早有利,女孩成熟晚有利 C、男孩成熟晚有利,女孩成熟早有利 D、男孩、女孩都是成熟晚有利
16、最先得到证实的由常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人类智力低下的例子是 。 A、孤独症
B、白痴学者
C、唐氏综合症
D、自闭症
17、下列情绪中,属于自我意识情绪的是 。 A、高兴 B、害怕 C、生气 D、尴尬
18、下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2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B、婴儿期的智力测验结果不能很好地预测以后的智力
C、从智力测验结果的性别分布来看,男性智力的变异大于女性
D、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父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基本相同的个性特点 19、婴儿最早获得的言语能力是 。
A、言语知觉 B、言语表达 C、言语反馈 D、言语书写 20、下列有关儿童情绪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A、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情绪已逐渐内化 B、2岁时儿童已能初步表达内疚等复杂情绪
C、儿童从2岁到5岁,随着其认知能力的提高,对想象中妖魔鬼怪的害怕情绪减少了
D、“快乐损人者”现象体现了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安斯沃斯提出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即安全型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和焦虑-矛盾型依恋 。
2、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采用了临床法,认为考察儿童心理发展要结合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等四个因素。他认为前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思维特点是 自我中心。
3、鲍姆令德区分出四种父母教养方式,它们是专制型,权威型,冷漠型,忽视型 4、儿童语言发展包括语音发展、语义发展、语法发展和语用发展 。儿童对母语的语音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是因为儿童具有先天范畴 知觉。乔姆斯基提出,语言习得需要某种言语分析机制,他称之为语言习得装置(或LAD)。 5、写出三种对胎儿起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母亲年龄,母亲服药,母亲的情绪 。
6、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春期风暴的典型表现是与父母冲突,情绪激荡,冒险行为7、在生态理论模型中,除微系统、中介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外,还包括时间系统。
8、视觉悬崖实验表明,婴儿很早就具有了深度知觉。
3
三、 名词解释(20分):
1、 关键期:
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
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2、 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指儿童对一系列心理状态及这些心理状态与世界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在日常认识中我们总是论及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
3、 观点采择:
.观点采择:观点采择指的是个体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加以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它是与自我中心相对而言的,要求个人在对他人作出判断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计划时把他人的观点或视角考虑在内。
4、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先给婴儿一个持续的刺激,直到婴儿对此习惯化,再给他一个新的刺激,观察它是否对这一刺激有定向反射。去习惯化则是重新开始定向行为反应,可以通过考察婴儿的吮吸行为、心率变化等指标来确定。
四、论述评析题(共40分):
1、 简述他律道德的主要特征。(10分)
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以下几个特征:(1)认为道德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权威通
常包括父母、老师和警察等。这些规则是绝对的,不可以改变;(2)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objective responsibility),而不是行为者的意图或动机;(3)非此即彼。判断别人的行为时,不是好就是坏,而且认为别人也会这样认为;(4)内在的公正(immanent justice),认为惩罚是天意,违反规则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而不管是否有人发现;(5)单方面遵守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2、 试评述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14分)
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④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
4
⑤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soc模型的论述)
3、 电视/网络已成为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请选择该领域内的某个
问题,充分运用你所掌握的发展心理学知识,设计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案,来探讨电视/网络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提示:主要包括研究目的、被试与方法的选择、预期的研究结果与分析视角等)。(16分)
(1)研究目的:包括研究背景,现实意义,理论假设等
(2)被试:包括具体被试的选择,选择的标准,数量,方法等
(3)方法:研究是量的还是质的研究,是横向还是纵向,是调查法,观察法还是实验法等,研究实施的程序如何。
(4)对研究结果的预期。结合理论假设,预想实验的实施过程,预测研究结果和讨论。 (研究方案设计的逻辑性,严密性,现实性和实验方法,数据统计处理的巧妙性等,还有现实意义作为标准)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