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案
五、验算带的速度 v??dd1?n160?1000???112?94060?1000?5.5?25?vmax/(m?s?1)
式中 n1??电动机转速;
dd1--小带轮基准直径
;
故符合要求。
六、确定中心距a和V带基准长度Ld
根据:0.7(dd1?dd2)?a0?2(dd1?dd2)初步确定中心距
0.7*(112+355)=326.9 ? a0 ?2*(112+355)=934;
考虑到应使结构紧凑,选取中心距a0=500mm。 初算带的基准长度L’d:
(dd2?dd1)2L'd?2a0?(dd1?dd2)??1763.1mm
24a0?查文献1表5.2选V带基准长度Ld=1800mm。 由文献1式7.22计算实际中心距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七、计算小轮包角
?1?180o?dd2?dd1?57.3o?153.2o a八、确定V带根数z
根据式(5.23)计算带的根数z。由文献1表5.4查取单根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为P0=0.95kW。
由式(7.19)计算功率增量ΔP0。 由文献1表5.5查得Kb=0.7725×10-3 由文献1表5.6查得Ki=1.1373 故得
?p0?Kbn1(1?文档大全
1)?0.088Ki
由文献1表5.9查得
实用标准文案
K??0.92
由文献1表5.2查得 KL?1.01 则带的根数为
Z?Pd4.81??3.76
(P0??P0)K?KL(1.37?0.08)?0.92?1.01取z?4根。 九、确定初拉力F0
由文献1表5.1查得
m?0.1kg/m
由式(7.24)得初拉力
F0?500
Pd2.5?K?3.632.5?0.92()?mv2?500()?0.1?5.52?144.7N zvK?4?5.50.92十、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由文献1式(5.25)得
153.2oFQ?2zF0sin?2?4?144.7?sin?1126.1N
22?1式中
F0——初拉力
z——带的根数
?1——小轮包角;
十一、带轮结构设计
1. 带轮材料选择
本设计中转速要求不高,材料选用 HT200; 2. 带轮结构形式
本方案中小带轮直径dd1?112mm ,虽然112mm?dd1?2.5d?95mm,但由于这样设计铸造的难度很大,为减少铸造难度应采用实心造型。
3. 带轮结构尺寸
如图11.1为带轮尺寸示意图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图11.1 带轮尺寸示意图
查文献2表5-8和5-9得
dd?11.0mm,ha?2.75mm,hf?8.7mm,e?15mm
f?9mm,??6mm,B?(z?1)e?z?f?(4?1)?15?2?9?63mm
da?dd?2ha?112?2?2.75?117.5mm, ??38o d1?(1.8:2)d?(68.4~76)mm ,取d1?72mm
L?(1.5~2.2)d?(57~83.6)mm ,取L=82mm
十二、运动学计算
1) 传动比的计算
总传动比:i?? 分配传动比:
nm940??17.1 nw55i??i1?i2
其中,i ——第一级传动比,
1i1 =3.17; 则:
i2=5.39。
2) 传动装置各轴的运动与运动参数 a) 各轴的转速
电动机轴 n电?nm?940r/min I 轴
nI?n?IIni电?296.5r/min
1II轴
niI?55r/min ?nIII?55r/min
2工作机
文档大全
n工实用标准文案
b) 各轴的输入功率
电动机轴 Pd?3kW I轴 PI?Pdh1
其中 ?1——V带传动效率,由参考资料[1]表有:?1 =0.96; 代入数据有:PI=3?0.96=2.88kW II轴 PII?PI?2?3 其中
?2——齿轮传动效率,由参考资料[2]有:?2 =0.97;
?3——轴承传动效率,由参考资料[2]有: ?3=0.98;
代入数据有:PII=2.88?0.97?0.98=2.74kW 工作机 PIII?PII?3?4
其中?4 ——联轴器传动效率,由参考资料[2]有:?4 =0.99; 代入数据有:P卷?2.74?0.99?0.98?2.66kW
C)各轴的输入转矩
电动机轴输出转矩
Pd?3.05?104N?mm6 Td?9.55?10?nm故I轴 TI?Td?1i1?9.28?10N?mm II轴 TII?TI?2?3i2?4.75?10N?mm 工作机 T卷?TII?3?4i3?4.61?10N?mm
5543)运动参数汇表 轴名 电动机轴 I轴 II轴 工作机轴
文档大全
功率 P/kW 3 2.88 2.74 2.66 转矩 T/(104N.mm) 3.05 9.28 47.5 46.1 转速 n/(r/min) 940 296.5 55 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