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32: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球,只有在离开地球、探索字宙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才会真正看清地球、了解地球。 (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从“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可以看出探索太空需要的费用昂贵,准备时间长;从“一个穿着字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说明实现星际开拓大业面临难题,希望渺茫(生存问题和时间问题),从“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遇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 ”和“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源移一米”说明人类自身渺小。 (4)这篇文章从“机遇”号火星探测车消失说起,前半部分重点说明了说人类探究太空的重重困难,后半部分通过 “阿波罗8号”上的字载员比尔·安德斯拍下了地球从月东边缘升起的标志性照片《地出》和宇航员在太空的所见所感说明地球具有令人震撼的美以及适合人类舒服的生活。由说明内容来看,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人类要正视宇击探索之路的漫长和艰巨;不要忽略地球的美好和地球给子人类的愿惠;警程人类要尽最大努力呵护地球。 故答案为:⑴ 美国将会继续实施火星探测计划的雄心壮志,未来火星探测进展的乐观预测 ⑵ 这句话是对“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问题的回答,同时也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人类身处地球,无法真正看清地球,只有在离开地球、探索字宙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才会真正看清地球、了解地球。

⑶ 探索太空需要的费用昂贵,准备时间长,人类自身渺小,实现星际开拓大业面临难题,希望渺茫(生存问题和时间问题)。

⑷ 人类要正视宇击探索之路的漫长和艰巨;不要忽略地球的美好和地球给子人类的愿惠;警程人类要尽最大努力呵护地球。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引用歌词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境,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引用歌词的内容和作用。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语境分析,在理解语境之后再结合语境分析理解语句的意思。

⑶此题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句子的主要信息,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斑马线上的“风景”

苏更林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近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礼让斑马线”的主题活动。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②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

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④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的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时段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 ⑤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彩色斑马线可以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也可以采用胶带式粘贴。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

⑥有些城市试行的3D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

⑦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全国近3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90%。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1期)

(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2)现实生活中,斑马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的画线句。 (4)近年,人们为什么要对斑马线进行大变脸呢?

【答案】 (1)斑马线就是“安全线”;斑马线大变脸;斑马线上的“警示”。 (2)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

(3)列数字。列举具体数据来说明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 (4)视觉效果醒目,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过程中,我们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局部剖析,选文第②~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就是“安全线”,第⑤~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大变脸,第⑦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斑马线上的“警示”,这样题目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概括的语言要求简洁、连贯。

(2)此题考查理解、提取、概括能力,难度不大。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审视题干,明确答题指向的基础上,锁定答题区间第②段,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答案。

(3)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模式“说明方法+通用作用+语境作用”去组织答案。说明方法包括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辨识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说明方法的概念和具体段落。

(4)此题考查分析、筛选、表述能力,难度一般。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分析题干中“大变脸”内涵的基础上,框定答题区域第⑤~⑥段,然后从中提取重要信息,进行概述。 故答案为:⑴ 斑马线就是“安全线”;斑马线大变脸;斑马线上的“警示”。 ⑵ 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

⑶ 列数字。列举具体数据来说明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 ⑷ 视觉效果醒目,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8.阅读说明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 , 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

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1)用“‖”在下面段落番号间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选文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4)第④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4第③段中加点的“据专家介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⑥

(2)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3)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4)举例子;通过列举美国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发电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5)不能去掉,“据专家介绍”增强了对人体生物电池电极说明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更具有说服力,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其权威性,所以不能去掉。

【解析】【分析】(1)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说明,文章第一段由“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引出说明内容“人体生物能发电”,接着②--⑤介绍了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原理及三种形式,最后第⑥段,指出应充分利用人体能源,造福人类。据此分析文章的层次是①‖②--⑤‖⑥。

(2)第②段“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提炼概括为:利用人体化学能量发电。第④段“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提炼概括为:利用重力势能发电。第⑤段“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提炼概括为:利用热能发电。

(3)第②段“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要知道是什么原理,需要从上文找答案,根据这段原文“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解答即可。(4)结合选文第④段,“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tuba0bwou0cqsi0v0jd0weks4q8jb00nu1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