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13: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中药化学

第一章

1、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2、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

一次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固氮反应等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酶、莽草酸等 二次代谢:

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聚酮类等 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莽草酸途径:生成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 氨基酸途径:生成生物碱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选择)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分:

○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优点:选择性强;缺点:不能或不容易提取出亲水性杂质。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适用于: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 ○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醇、甲醇,最常见) 优点:提取率高、可回收、价格低;缺点:易燃。 适用于:苷类、生物碱、有机酸

通常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纯效果,但是甲醇比乙醇毒性大 ○水:为增加某些成分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 优点:廉价易得,使用安全;缺点:回收难,易发霉。 适用于: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 (选择适用方法)提取方法:

(1)煎煮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浸渍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3)渗漉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4)回流提取法:不宜用受热易破坏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难溶于水具有挥发性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香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发:适用于加热不稳定(常用的物质有CO2、NH3) 4.其他方法:升华法:樟木中的樟脑、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根据极性选择试剂)极性 弱→强 :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 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

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 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

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 a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 b 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

(2)凝胶色谱(原理: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解离度差异)

(4)大孔树脂色谱(具多孔结构,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达到分离的目的) (5)分配色谱(分配系数):

正相: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分离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

反相: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物质)

5、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

(1)IR(红外光谱):功能基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2)UV(紫外光谱):判断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数目 (3)NMR:

氢核磁共振:质子类型、氢分布、核间关系 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炭核磁共振:质子类型、炭分布、核间关系

二维核磁共振:化学结构间不同位置H之间的关系

(4)MS(质谱法):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由裂解碎片检测官能团、辨认化学合物类型、推导碳骨架

(5)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确定某些官能团在手性分子中的位 置 第三章

(一)糖类化合物,通式为Cm(H2O)n,故称碳水化合物 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糖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又叫寡糖,2~9个)、多糖(10+)

CHOCHOHOHHOHCH2OHCH2OH

D —— 相距醛(酮)基最远的手性碳上的羟基处在右边; D-(+)-甘油醛 L-(-)-甘油醛 L —— 相距醛(酮)基最远的手性碳上的羟基处在左边 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Haworth式中: D-型:-CH2OH在环上方 L-型:-CH2OH在环下方

α-构型: C1-OH与C5上取代基在异侧 β-构型: C1-OH与C5上取代基在同侧

纤维素:由葡萄糖以1β— 4 苷键连接而成。分子结构直线状,不易被稀酸或碱水解。 淀粉是葡萄糖分子以 1α- 4 苷键组成的,按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难溶于水)和支链淀粉(易溶于水)

肝素:含有硫酸酯的黏多糖,组分是氨基葡萄糖、艾杜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 透明质酸:由D-葡萄糖醛酸及乙酰D-葡糖胺连接而成的直链酸性黏多糖。

【糖的反应】

Molish反应:a-萘酚乙醇+浓硫酸→两液层交界面有紫色环→含有糖或苷类 菲林反应:红砖色沉淀→含有还原糖(可鉴别还原糖和苷) 多伦反应:银镜或黑褐色的银沉淀 第2节

概念:苷是糖的半缩醛羟基与苷元上羟基脱水缩合而成。

按苷键原子分类 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为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

5

搜索更多关于: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 的文档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u04s1icc85s23r4b01m9s4tl8lgyq00e7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