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板类(自由拍子)。 3、京剧的服装:也称作“行头”。实际上,行头不是仅指衣服。按早期惯例可分为衣、盗、杂、把四类。后来发展为六项: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头箱、把子箱和旗包箱六类。 (二)聆听《我不挂帅谁挂帅》 (三)介绍《我不挂帅谁挂帅》: 选自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中第五场中的一个片段。《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佞,在杨家父子大都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20年后,又遇战乱,佘太君差重孙杨文广和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二人在京正巧赶上朝中比武选将,杨文广趁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深知他是杨家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穆桂英当时年过半百,念及国家危亡,还是带兵出征。这部剧是梅兰芳根据同名豫剧改编的,也是梅兰芳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一出戏。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公演。在这出戏中,穆桂英前半部是青衣、褶子的装束,最后穿大靠、扎靠旗,表现她挂帅领兵。剧中有若干精彩的唱词和唱腔。例如穆桂英的唱词中有:“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穆桂英为保国再度出征。十二年抛甲胄未临敌阵,难道我就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选”、“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选”。表现出穆桂英和杨家后人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梅兰芳简介: 京剧表演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9岁就开始学习青衣、花旦戏。11岁出台。以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精致享誉全国。中年以后形成了雍容华贵的“梅派”艺术,影响深远。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在敌伪统治下演出,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经常到厂矿、农村,并到抗美援朝战地演出,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断桥》和《穆桂英挂帅》等剧中,塑造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他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另外三位分别是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 三、课堂练习: 学生跟着唱 京剧 我不挂帅谁挂帅 41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聆听欣赏,希望同学们喜欢我国的国粹京剧。能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 五、布置作业: 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办好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搜集有关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的演出场所,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等。资料的呈现方式,可以有文字、图片、歌唱等多种形式。 六、板书设计: 《我不挂帅谁挂帅》 一.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二.欣赏作品 七、教学反思
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