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4:57: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创编歌曲

提示:可用改变《打只山歌过横排》歌词或曲调来完成,还可以根据兴国山歌的特点来创编词曲。

(根据需要在创编过程的同时,老师唱或播放几首兴国山歌做引导,提供一些内容做参考) (二)、表演与评价

提示:演唱形式可以是独唱、对唱、轮唱、小合唱等 (师生共同合作,共同评价)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同唱了兴国山歌,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兴国山歌”,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体会了客家人简朴、快乐的幸福生活。相信,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已打动了你的心;一首悠扬的兴国歌已唤起了你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高歌《打只山歌过横排》,让这份快乐和爱,伴随你到天涯海角,让兴国山歌传遍海角天涯!

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2、知识目标: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3、能力目标:聆听男声独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花儿与少年》,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材分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奏,主题和主题变奏Ⅰ(第一段、第二段歌词)。

第二部分:简短的间奏,变奏Ⅱ(分节歌反复)和间奏、变奏Ⅲ(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

25

歌词)。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的间奏,再现变奏Ⅰ,结尾句(第六段歌词)。 《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是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花儿”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邻的广大地区,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东乡、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广泛流传的民歌,也是回族代表性民歌。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属于山歌类。“花儿”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由于“花儿”长期传播于高原、山川之间,所以“花儿”在整体上形成了高亢、奔放、刚健、粗犷的音乐风格。当地人称“花儿”为“令”,如“黄河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约有100余种。“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长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由于宽广,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演唱,“短调子”短小、平和,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多用真声演唱。“花儿”的结构多为上下句及其各种扩展形式。“上下句”是我国民歌及曲艺、戏曲唱腔的常见曲式,由上句和下句两句构成。“花儿”多为五声和四声徵调式,其次为羽、商调式,少数为角、宫调式。

教学重点:通过唱歌和欣赏、演奏活动,感受、表现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表现陕北民歌《黄河水手歌》的演唱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影像资料、电视机等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音乐问好;

2、 纠正坐姿、安定学生情绪。 二、常规练习

1.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2.小练习 三、新课学习

歌曲简介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

26

歌曲分析

通俗版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节奏欢快明朗,配乐简单大方,选取了原作的精华唱段。柏文于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新视听》栏目首唱该版本,而今年刘孟哲演唱这首歌曲,则是为录制一档献礼晚会而准备。刘孟哲说:“柏文姐是我的江苏老乡,也是我仰慕的偶像,我们关系非常好,她也经常指点我的演唱。说实话,演唱她已经演唱过的歌曲,我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最初版本是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山丹丹花开的动人情景,以及陕北人民对红军到来的喜悦欢乐之情。老艺术家郭兰英演唱该歌曲后,很快就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此番青年歌手对经典红歌的再创作、再表现,体现了年轻一代的艺术工作者对祖国艺术成果的珍惜与传承之情。

复三部曲式。

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 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有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相关创作

古筝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其中以古筝曲为欣赏对象并做出欣赏: 古筝曲

另有古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创作背景

古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焦金海于1971年开始创作、1972年春天完成创作。当时,焦金海正在河南省周口地区淮阳市“五七干校”学习,接到古筝独奏的演出任务后创作了这首乐曲。

乐曲内容

27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从辽阔、悠扬的散板引子开始,逐渐转入富有高原牧歌式的优美旋律,犹如婉转、悠扬的牧笛,描绘出一幅迷人的风光。

第二段,音乐变为欢快的、热烈的,表达了人们对漫山红透的山丹丹开花的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乡土风物的一种恋情。

最后一部分,音乐又回到第一部分主体旋律的原型。乐曲在尾句中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第1—31小节,分三个部分)—— 第一小部分:第1—2小节 第二小部分:第3—7小节 第三小部分:第8—31小节 第二部分(第32—104小节) 第三部分(第105—121小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西部放歌》声中走进教室)

1、请学生看一段录像内容为著名影片导演张艺谋的申奥宣传片片段。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一陕北老农高歌,北景为大西北)。 师生影片,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用一段影片创设情境,壮丽的景色和农郁的风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2、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大西北的认识。 (二)引出课题“西北放歌”并展开探究性学习过程。

师:中国的西北部,是民歌的海洋。西北部的地域特色:高寒、贫瘠、艰苦的环境造就了西北人民刚毅的性格,同时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下面请同学们把各小组收集到的材料展示出来,相互间进行交流。

1、学生分组展示(各小组不要孤立,也可持不同看法) 1)利用影视素材展示并分析(由各组组长分析西北民歌的特点) 2)利用互联网、音响、图片、文字展示并分析。 3)利用实物或即兴才艺表演来展示。

2、教师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介绍情况,内容及时,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适当的引导与交流。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

属山歌类,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使人感到一种高呼远喊的效果。如陕北

28

搜索更多关于: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的文档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u0kv08iue17c19373fh7l7tx29yiq00g22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