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第16讲选择题对“原子物理学”的考查限时练(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7:32: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选择题对“原子物理学”的考查

[A组 基础题练熟练快]

1.(2019·甘肃张掖三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推理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 C.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D.爱因斯坦首先把能量子的概念引入物理学,否定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点

解析: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推理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B错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C正确;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D错误. 答案:C

2.(2019·宜宾二诊)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预言十年左右量子通信将“飞”入千家万户.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C.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D.普朗克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选项A正确;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选项B错误;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C错误;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选项D错误. 答案:A

3.2018年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将迎来验收,目前已建设的3台谱仪也将启动首批实验.有关中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h核发生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B.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氦核和中子是裂变反应 C.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α衰变的本质是发生衰变的核中减少2个质子和2个中子形成氦核,所以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选项A错误;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的反应,而该反应是较轻的原子核的聚变反应,选项B错误;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核(4Be)获得碳核( 6C)的实验发现了中子,选项C错误;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选项D正确.

12

9

答案:D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图甲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图乙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ZX衰变后产生的新核Y和某种射线的径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图甲利用能够产生光电效应的两种(或多种)频率已知的光进行实验可测出普朗克常量 B.图甲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研究得出光电流存在饱和值 C.图乙对应的衰变方程为ZX→2He+Z-2Y D.图乙对应的衰变方程为 ZX→-1e+Z+1Y

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U遏=hν-W0,其中W0为金属的逸出功,所以h=

A 0

AA4A-4

eU遏+W0

,图ν甲利用能够产生光电效应的两种(或多种)频率已知的光进行实验可测出普朗克常量,故A正确;对于一定的光照条件,产生的光电子数目相等,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调节电压,最多能使所有光电子达到另一极板,此时即可研究得出光电流饱和值,故B正确;由图乙可看出,原子核衰变后放出的粒子与新核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同,而两者速度方向相反,则知两者的电性相反,新核带正电,则放出的必定是β粒子(电子),发生了β衰变,故C错误,D正确. 答案:C

5.(2019·辽宁大连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越低的光,粒子性越显著

B.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氢原子吸收光子后,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变大,动能也变大 D.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不变

解析:频率越低的光,光子的能量值越小,其动量越小,粒子性越不显著,故A错误.光电效应实验中,无论入射光多强,只要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金属的截止频率,就不可能发生光电

e2mv2

效应,故B正确;氢原子吸收光子后,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变大,根据k2=,可知电子

rr的动能减小,故C错误;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新核的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一个,故D错误. 答案:B

6.(多选)(2019·全国大联考)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压强有关,压强越高,半衰期越大 B.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光子能量成正比 C.比结合能是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一个处于n=6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5种不同频率的光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部的物理条件以及所处的化学状态均无关,选项A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随照射光光子能量hν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成正比关系,选项B错误;比结合能是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分解成核子需要的能量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C正确;一个处于

n=6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6-1)即5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D

正确. 答案:CD

7.(多选)(2019·安徽宣城二次调研)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

解析: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裂变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故B正确;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C正确;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第16讲选择题对“原子物理学”的考查限时练(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ufc87gs8q9s4tl8lgrm6o2vt5lzj600cr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