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0:57: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7)守城的兵士,渐渐同李妈认识,李妈的名字遍知于全营。有两个很带着孩子气的,简直用了妈妈的称呼,从别处讹索来的蔬菜同鱼肉,都拿到李妈家,自己烹煮,客一般地款待李妈。衣服请李妈洗,有点破敝的地方,又很顽皮地要求缝补。李妈的柴木快要烧完了,趁着李妈不在家,站在桥头勒买几担,李妈回来,很窘地叫怨,他们便一溜烟跑了。李妈用了寂寞的眼光望着他们跑,随又默默地坐在板凳上了。

(8)今年夏天来了一个单身汉,年纪三十岁上下,背地里时常奇怪李妈的哥儿有娘不知道孝敬。一日想到,在李妈门口树荫下设茶座,生意必定很好,跑去跟李妈商量。自然,李妈是无有不行方便的。

(9)人们不像从前吝惜了,用的是双铜子,每碗掏两枚,值得四十文;水不花本钱,除偿茶叶同柴炭,可以赚米半升。那汉子苦央着李妈不再洗衣服:“到了死的日子还是跪!”李妈也就过着未曾经历过的安逸了。王妈带着孙儿来谈天:“老天的好缘法!”李妈也赔笑,然而不像王妈笑得自然。

(10)谣言轰动了全城,都说是王妈亲眼撞见的。王妈很不安:“我只私地向三太太讲过,三太太最是爱护李妈的,而且是本家!”李妈这几日来往三太太很密,反复说着:“人很好,比我大儿子只大四岁。……唉,享不到自己儿的福,靠人的!”三太太失了往日的殷勤,无精打采地答着。李妈也只有无精打采地回去了。

(11)姑娘们美丽而轻便的衣篮,好久没有放在李妈的茅草房当前。年轻的母亲们,苦拉着孩子吃奶:“城外有老虎,你不怕,我怕!”

(12)那汉子不能不走。李妈头顶的天又黑下来了.......

1923年8月(有删改)

13.第①段中,婆子们“诧异”“叹惜”而又有点“愉快”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14.小说中哪些事表现出李妈是一位“公共的母亲”的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15.第⑦段中“李妈用了寂寞的眼光望着他们跑”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那汉子不能不走。李妈头顶的天又黑下来了....... ”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心灵

傅国涌

历史是什么?有一天,我在罗马奥古斯丁的传世名著《忏悔录》遇到过这些话,我的心又一次被开启: 奇怪的是记忆就是心灵本身。因为我们命一人记住某事时,对他说:“留心些,记在心里”;如果我们忘掉某事,便说:“心里想不起来了”,或说:“从心里丢掉了”:称记忆为“心”。他说:“记忆的力量真伟大,它的深邃,它的千变万化,真使人望而生畏;但这就是我的心灵,就是我自己!”

1948 年,钱穆在《湖上闲思录》中认为,动物只有知觉,不能说有心,直到人类才有“心”,心是从记忆来的,并通过语言、文字得以确定。“生理学上的心,只是血液的集散处,生理学上的脑是知觉记忆中的中枢。均不是此处说的心。”,他指出这个心是超个体的,他说也是非物质的,“人类的心能,已跳出了他们的头脑,而寄放在超肉体的外面。……这一个心是广大而悠久的,超个体而外在的,一切人文演进,皆由这个心发源。”

相距一千五百多年,这位信奉儒家文化的东方历史学家无意中得出了与古罗马神学家相似的结论,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巧合,实在是道出了历史的本相。我由此想到,历史不就是一个民族的 心灵,也即是人类的心灵吗?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记忆,进而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凝结为人类的心灵。 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堆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一堆横七竖八的材料,人类的生命一代代在时间中延续、相接,而成为历史,正是历史构建了人类的心灵。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认同一句古老的谚语:“时间吞噬一切”,在时间的压迫下一切都会变老,在时间的流变中一切都会被遗忘,但是没有一样事物通过时间可以变新或变美。时间、变化和瞬时性都是同义词。然而,因着记忆,因着历史,人类超越了无情而不可抗拒的时间流变,抗拒了肉身的衰老和死亡,在历史中,人类的心灵不仅得以存留,而且可以保持常新常美。在物理时间之外,还有心灵时间。“一个民族的生命延续数个世纪、乃至几千年;所以成为生命,是因为该民族在其全部历史中与自己保持了同一性。”我少年时代的挚友张铭二三十年前写过一句诗,我至今记得:“短暂在永恒上跋涉/这就是做人的光辉呀”。 一旦我们真实地领悟到,记忆是我们的心灵,可以超越个体和肉体,进一步明白历史的宝贵,它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也是人类的心灵,我们就可能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历史上的幽暗时代,在读史之时多一份同情之理解,更多一份理解之洞察。不仅看见历史的不同侧面,更多地看清历史的复杂性。对历史而言,真相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历史的真相中我们可以更深地认识人类,认识自己,也更清楚地走在真实的土地上。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本文中,“民族的心灵”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阐释文中画线句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名义,是做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有人说,名正才能言顺事成;也有人说,名义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称号或名目,与实际有别甚至相反。

文科附加题(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古人各成一家,业已传名而去。后人不得不兼综条贯,相题行事。虽才力笔性,各有所宜,未容勉强;然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蒋苕生太史题随园集云:“古来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余虽不能当此言,而私心向往之。

(节选自《随园诗话》)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1.《随园诗话》的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2分) 22.作者“私心向往”怎样的境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是(5分)()()

A.《子夜》中,吴荪由跟赵伯韬较量彻底失败后心里非常懊悔:“昨天晚上对他开诚布公那番话,把市场上虚虚实实的内幕都告诉他的那番话,岂不是开门揖盗么? ”这里的“他\是指“杜竹斋”。

B.《欧也妮?葛朗台》中,德?蓬风太太三十三岁上做了寡妇,虽然富有八十万法郎的岁收,她依旧过着当年欧也妮?葛朗台的生活。她把所有的收入谨谨慎惧的集聚起来,要不是她慷慨解囊的拨充善举,也许还显得吝啬。

C.《三国演义>,通过“反间计”、“苦肉计”、“美人计”、“假途灭虢计”,“草船借箭”等情节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儒稚多谋的周瑜形象。

D.《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设计让雷欧缓斯和哈姆雷特比剑,第一剑哈姆雷特击中了酋欧缇斯,克劳狄斯向哈姆茁特敬酒祝贺,哈姆莱特喝了之后继续跟雷欧缇斯比赛。第二剑双方都没有击中,第三剑雷欧缇斯刺中哈姆赖特,两人在争夺中夺取彼此手中之剑,雷欧缇斯受伤。

E.《社戏》里写到了一些热情的童年伙伴: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 细,热情无私……“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示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 中”: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 “偷”自家的豆……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贾母初见到林黛玉就“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者大哭起来”;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贾母在得知林黛玉死讯时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他了。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贾母两次的“哭”分别表达了她对林黛玉什么样的感情。(6分) (2)《边城》中.翠翠向祖父打探哪个要娶王团总的女儿,祖父望着翠翠干笑着,“翠翠,大鱼咬你,大鱼咬你祖父为什么会说“大鱼咬你” ?这一倩节体现了翠翠什么样的心理活动?(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村料,完成25-27题。

在沈括看来,“真山之法”,就是站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对象,所以不可能山前山后,庭内庭外“重重悉见”,东边西边同为近境.只有“如观假山”,鸟赚统摄,才能把振山川前后、东西、上下的整体形势,并把它们反映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所谓实践出真知,真正懂得“山水之法”的,当然不是不画画的沈括,而是致力于画画的李成们。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外师造化”,不正是“真山之法”吗?荆浩隐于洪谷写生,范宽隐于终南山写生等等,不都是“真山之法”吗?包括对于人物画的创作,宋人主张对着行走谈笑间的真人写生,反对对着泥塑木偶写生;花鸟画的创作,亦主张对着禁苑野演的真花真鸟真鱼写生,反对对着庖中的死物写生,所谓“画无常师,以真为师”,而决不提倡以假为师。

与沈括同时的郭熙力倡山水之法要以“真山水”为法,要求画家把天下的名山巨镇,通过“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其法是:“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春取其融怡,夏取其蓊郁,秋取其疏薄,冬取其惨淡,乃至风雨、阴晴、朝暮,各有所取。“近看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uh4s2qzdu0088t3x4ji0cqsi0v0qh00p6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