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与酚
一、醇的性质
1.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1)在水中的溶解性:低级脂肪醇 溶于水。 (2)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
①沸点: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
②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2.醇类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3
反应物 及条件 Na HBr,△ O2(Cu),△ 浓硫酸,170℃ 浓硫酸,140℃ CH3COOH(浓硫酸) 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断键 反应 位置 类型 化学方程式 (1)CH3OH和都属于醇类,且二者互为同系物。( )
在水中的溶解度。( )
(2)CH3CH2OH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3)CH3OH、CH3CH2OH、的沸点逐渐升高。( )
(4)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
(5)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反应和酯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 2.怎样证明某酒精产品中是否含有水分?
3..向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中滴加浓H2SO4并加热,可能会生成哪些有机物?
1
4.等物质的量的甲醇、乙二醇、丙三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二.醇的反应规律 1、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
2.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巩固练习
1.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物质是( A.
B.
C.
D.
2.有机物C7H15OH,若它的消去反应产物有三种,则它的结构简式为( )
A.
B.
C.
D.
三、酚的与性质 1.物理性质
)
2
色态 溶解性 毒性 2.化学性质 (1)羟基中氢原子的反应 ①弱酸性:
无色晶体,露置于空气中因被氧化而呈粉红色 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高于65℃,与水混溶 有毒,对皮肤有强烈腐蚀作用,皮肤上沾有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清洗 俗称 ,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与碱的反应:
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
苯酚的浑浊液――――――→液体变澄清――――――→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 色,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5)氧化反应
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容易燃烧。 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和
含有的官能团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
(2)实验时手指上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 ) (3)往
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 →2 +H2O+CO2―
+CO3。( )
2-
(4)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酚羟基的活泼性大于水中羟基的活泼性。( ) (5)苯中含有苯酚杂质可加入浓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沉淀,然后过滤除去。( ) 2.由羟基分别跟下列基团相互结合所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醇类的是________,属于酚类的
3
是________。
A. B.C6H5—
C. D.
E.HO—CH2—CH2— 四.醇、酚的同分异构体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酚、芳香醇与芳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但不属于同类物质。 如C7H8O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苯甲醇)、
(苯甲醚)、
(邻甲苯酚)、
(对甲苯酚)。
巩固练习
(间甲苯酚)、
1.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剂,用于多种食品保鲜等,如图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关于这种儿茶素A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分子式为C15H14O7 ②1 mol儿茶素A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7 mol H2加成 ③等质量的儿茶素A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金属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1 mol儿茶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Br2 4 mol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与显色的种类分别有( )
A.2种和1种 C.3种和2种
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和不
B.2种和3种 D.3种和1种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