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因此要反复朗读,静心品味,明确本文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意图,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它从最苦与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大多追求个性,较自我,不愿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缺乏对集体的关心,而本文则能给他们一次思想上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本班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除了达到对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目标外,还要掌握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1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苦与乐是一种人生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请用一句话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痛苦或者快乐的事情。(师生互动)
看样子,正确的“苦乐观”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生活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是什么呢?请看课文《最苦与最乐》,看看梁启超先生是怎么说的。
一、快读——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几种读书的方法。第一种读书方法是快读。快读就是快速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在之前的学习中,大家肯定有很多快读的方法吧,咱们来分享一下,怎样实现快速地阅读?(师生互动)
PPT呈现: 【快读的方法】 第一,紧扣标题来读。
第二,抓住关键信息来读(如中心句、过渡句)。 第三,适当提炼概括。
师:请用刚才这些“快读”的方法,在两分钟之内读懂课文。 PPT呈现:请划出最能表达作者“苦乐观”的文字。 (学生默读两分钟后交流)
师:说一说划这一句的理由。(师生交流)
2
师:请做笔记,把理由及时批注在文字旁边的空白处。(学生批注)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 刚才我们找到的一些关键句。 PPT呈现: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中心句,照应标题)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中心句)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过渡句)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中心句,照应标题)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直抒胸臆,观点明确)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心句)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中心句)
师:这是抓住关键信息来快读。咱们来读一下,女生一句,男生一句,括号内容不读,女生先开始。
师:最苦是什么,最乐是什么?(师生交流)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还不够简明,用自己的话表述,什么最苦?(师生交流) ——负责任最苦。
师:最乐是什么?还是先读原文,再自己的话表述。(师生交流) ——尽责任最乐。
3
师:这是抓住了标题来快读,并适当提炼概括了一下。我们就可以把整篇课文概括成几句话。谁来挑战一下!
(学生尝试)
师:老师做了这样的提炼概括,将全文提炼成三句话: PPT呈现: ——负责最苦。 ——尽责最乐。 ——责任无法逃避。
师:似乎简洁了一些,还能凝练一些吗?请用一句话概述,争取用自己的语言。
PPT呈现:——既然责任无法逃避,那么我们何不尽职尽责,化苦为乐。 ——只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苦尽甘来为真乐,勇于担当才无悔!
师小结:记住,快读课文,需要紧扣标题来读,需要抓住关键信息来读,同时还需要适当提炼概括。
二、细读——鉴赏品析 一读构思之美
◆假如将标题换为《最乐与最苦》,好吗?
——不好,换了以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就变了。不符合作者“负责最苦,尽责最甜,先苦后甜”的行文思路。课文以《最苦与最乐》为标题,体现了构思上的逻辑美。
——假如以《最乐与最苦》为题,那么文章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猜测一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