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 孙贵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性与文本最直接的最亲密的接触。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和力量。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其认真阅读或诵读课文。我们古语说:“书读千遍,其意自见”。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现在很多教学,包括我听得很多的优质课、公开课,教师往往让学生读一遍就开始讲解,学生往往还没来得及去感悟,去充分地感悟,教师就要让他们作出喜好的选择、让他们交流感想、让他们表演、介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道常被喋喋不休的教师讲解、被反反复复的师生问答、被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所阻隔,以至于他们无法自己获得文本的意义。
其次,通过认真阅读,教师要努力激活与调集学生本身与文本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产生积极、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的过程中,上课伊始,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播放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动感雪景图”,学生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专注地欣赏着,还不时发出“哇!??呀!的惊叹声,他们分
明是被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了。我绘声绘色地说:“早晨,当你推开窗户,看到这么美丽的雪景,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如一石击起的千般波浪,学生们听到老师的这番话,顿时小手如林般地举起。有的说:“这是一个多么美丽洁白地世界。看到它我的心情会非常的好。”有的说:“如果我能在这白茫茫的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该多好呀!”有的说:“太奇妙了!”我会喊:“爸爸、妈妈快来看呀,外面多美呀!”“此时,生的情绪已经完全进入了这银色世界的氛围之中。学生就这样在情境中,在谈自己的感受中走进文本。
第三,当不同的学生在深入阅读时,学生就会对文本产生多元的解读。这是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悟、体验、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激发学生们心灵的火花,这也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第四,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话,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周记、作文等,提升学生对文本生成性的理解,从而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指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