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届全国百所名校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二十三)生物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22:33: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届全国百所名校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二十三)

生 物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 研究发现:细胞中活化的蛋白质Bak可通过改变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使线粒体内外膜之面的细胞色素C等小分子物质释放,进而激活细胞凋亡信号,促使细胞凋亡;同时发现在血液肿瘤细胞中,通过使用抗癌药物,蛋白质Bak活化率可以高达8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B. 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外膜上蛋白质分子发生了改变 C. 含活化蛋白质Bak细胞的死亡是由于生命活动缺少能量所致

D. 根据材料可知,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中蛋白质Bak的活化来治疗癌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A正确。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蛋白质Bak的活化改变了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故B正确。由题意可知细胞凋亡是因为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细胞色素C等小分子释放激活了细胞凋亡的信号而促进细胞凋亡的,不是因为缺少能量所致,故C错误。使用抗癌药物后蛋白质Bak活化率较高,所以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中蛋白质Bak的活化来治疗癌症,故D正确。

1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和凋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2.若图1、图2、图3是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是在低倍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图像

B. 图3是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

C. 图1转为图2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粗准焦螺旋 D. 制作装片的过程中解离液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有丝分裂首先要找到根尖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多为正方形,排列紧密且整齐;而伸长区和成熟区细胞均为长方形,根冠区细胞形状没有规则。

【详解】A、图1中细胞明显是长方形而不是正方形,所以这不是分生区的细胞,A错误;

B、图2中细胞呈单层分布,说明是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图象,B正确;

【故选B。

【答案】C 【解析】

C、图1转为图2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制作装片的过程中解离液的目的是解离杀死细胞,使细胞分离开,D错误。

3.在基因型为 AaXBXb、AaXBY的果蝇产生正常配子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 B. 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aXB、A、AXbXb三个极体 C.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AXB、aY两种精子 D. 雄果蝇的XB与XB、Y与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A正确;

B、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aXB、A、AXbXb三个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第一极体中X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B正确;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AXB、aY两种精细胞,再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C错误; D、雄果蝇的XB与XB、Y与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 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结果有可能产生非等位基因 C. 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易位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加以区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3

【详解】A、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变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结果一般是产生等位基因,B错误;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C错误;

D、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易位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前者通过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D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 A. 5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4项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血糖的平衡和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详解】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错误;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③正确;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完成的,主要是体液调节,④错误;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⑤错误;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⑥正确。 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③⑥。 故选D。

的C. 3项

D. 2项

4

2020届全国百所名校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二十三)生物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uz5h9uqqz0wk4t3v4f03ibqw7s1xb00tl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