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与岩石学复习资料
1、矿物与岩石的概念?
答:矿物——是自然作用中形成的天然固态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晶质矿物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部分为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生物遗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
2、硅酸盐矿物的晶格类型及其物理性质?
答:一类由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含氧酸盐矿物。硅酸盐晶格中,在硅氧四面体骨干内部的Si与O间主要是共价键;在硅氧骨干与金属阳离子间,则以离子键为主。因此,硅酸盐矿物主要表现出透明、条痕白色、玻璃光泽等离子晶格的特点。
3、硅化物矿物的晶格类型及其物理性质?
答:某些金属(如锂、钙、镁、铁等)和某些非金属(如硼等)与硅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矿物。
4、氧化物矿物的晶格类型及其物理性质?
答: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矿物。由于O2-电负性很高,所以本类矿物主要为离子晶格。但阳离子的离子电位(电价/半径)很高是,化学键明显向共价键过度,如石英SiO2,某些过渡型离子的氧化物(如磁铁矿等)还具有一定的金属键的特点。
5、岩浆、岩浆岩的概念。
答: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炽热黏稠的、溶有挥发分的熔融体。
岩浆岩——由高温熔融的岩浆,经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6、岩浆的成分。
答: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物质,其次是挥发份(主要是水蒸气,其次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氟化氢等),另外含有微量的硫化物、氧化物。
7、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
答:化学成分:SiO2 Al2O3 Fe2O3 FeO MgO CaO K2O Na20等。主要造岩元素包括:O、Si、Al、Fe、Mg、Ca、K、Na、Ti等,还有少量的P、H、N、C、Mn等。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斜长石、正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次要矿物:黑云母、白云母
副矿物:磷灰石、磁铁矿、锆石等
8、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主要矿物、次要矿物组成有哪些? 答:超基性岩
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
次要矿物:角闪石、黑云母,偶见斜长石 基性岩
主要矿物:辉石、斜长石
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偶见石英、正长石 中性岩
主要矿物:角闪石、斜长石
次要矿物:辉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 酸性岩
主要矿物:石英、斜长石、钾长石
次要矿物:黑云母、白云母、辉石、角闪石
9、沉积岩的概念?
答:沉积岩是在地球岩石圈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母岩经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的产物,以及少量的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形成层状的松散沉积物,而后固结而成的岩石。
10、沉积物质的来源?
答:沉积物质具有以下四种来源:
⑴母岩风化作用形成的产物,如碎屑物、粉尘物质、溶解物等; ⑵生物成因的沉积物,如生物残骸、有机质等;
⑶深部来源,如火山碎屑物质,深部来源的卤水、热泉等; ⑷宇宙来源,如陨石、尘埃等。
11、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划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地表的岩石在水、空气、太阳能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的破碎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⑴物理风化作用——只是母岩发生机械性的破碎,而化学成分很少或根本不发生变化,产物是碎屑物质;
⑵化学风化作用——不仅是母岩发生机械的破碎,而且其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直至形成地表条件下稳定的矿物组合过程,其产物有碎屑物质、粘土物质、溶解物质;
⑶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对岩石产生机械破碎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12、母岩风化后的产物有哪些?
答:母岩风化作用的产物主要有:碎屑物质、粘土物质、溶解物质。
⑴碎屑物质——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这类物质除未遭受分解的矿物碎屑外,还有母岩直接机械破碎而成的岩石碎屑;
⑵是母岩在分解过程中残余的或新生的粘土物质,它们常是化学风化过程中呈胶体状态的、不活泼的物质,也有部分粘土物质是机械磨蚀的碎屑物质。 ⑶溶解物质——主要是活泼性较大的金属元素,它们适当条件下可沉淀而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13、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的方式? 答:一、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包括: ⑴流水搬运与沉积作用; ⑵风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⑶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二、化学搬运与沉积作用,包括: ⑴胶体物质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⑵真溶液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三、生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包括: ⑴直接搬运与沉积作用; ⑵间接搬运与沉积作用。
14、广义的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为哪四个阶段?
答:广义的成岩作用:沉积物在沉淀之后,在开始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中要经受一系列的变化,而且形成沉积岩之后,还要遭受长期的改造作用,这种改造作用一直持续到它遭受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之前,在这期间所遭受一系列的变化,成为广义变质作用。 分为四个阶段:
(1)同生作用阶段:沉积物刚刚沉积于水底,到它再次被搬运或覆盖之前,沉积物与底层水之间能发生的反应及变化的过程。
(2)狭义的成岩作用阶段:随着上浮沉积物的增加,原来的沉积物被新的沉积物覆盖,与底层水脱离,在没有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沉积物遭受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并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固结的岩石的过程。
(3)后生作用阶段: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后,到它遭受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之前所遭受的变化。
(4)表生成岩作用阶段:当埋藏较深的岩层,被抬升到潜水面以下,在常温常压、渗透水、浅层地下水的影响下发生的作用。
15、陆源碎屑岩的概念、物质组成?粗砾屑岩(砾岩、角砾岩)、中碎屑岩(砂岩)、细碎屑岩(粉砂岩)的概念及其分类?胶结物与杂基概念的区别?
答:陆源碎屑岩的概念: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后形成的岩石。碎屑岩的物质组成有两部分,一类是陆源碎屑和填隙物中的杂基。另一类是胶结物,它们是在沉积、成岩阶段以溶液沉淀的方式而形成的。
粗砾屑岩的概念:碎屑物质的粒度大于2mm,而其含量在50%以上的岩石。 分类:(1)根据砾石圆度分砾岩、角砾岩;(2)根据砾石大小分类:巨、粗、中、细砾岩;(3)据砾石成分分类:单成分、复成分;(4)根据砾岩在剖面中位置分类:底砾岩、层间砾岩、层内砾岩。
中碎屑岩:碎屑物质的粒度在2-0.0625mm之间,且含量大于50%。 细碎屑岩:碎屑物质的粒度在0.0625-0.0039mm,且含量大于50%。 胶结物与杂基的区别:胶结物和杂基都是填隙物。
杂基:砂岩中小于0.03mm沉积时的非化学沉淀物,其主要成分为陆源粘土矿物、
片状矿物、长英质、火山灰质及碳酸盐微细碎屑颗粒。
胶结物:胶结物是指演示中碎屑组分和杂基以外的化学沉淀矿物或胶体矿物。
16、泥质岩的概念?物质组成?物理性质?
概念:泥质岩是指含有大量粘土矿物,且粒径小于0.0039毫米的沉积岩。又称粘土质岩。
物质组成:主:粘土矿物
次:为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和少量自生非粘土矿物,包括铁、锰、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硅质矿物,以及一些磷酸盐等。此外,还含有不定量的有机质。
物理性质:可塑性、粘结性、耐火性、烧结性、吸附性、吸水性、干缩性。
17、碳酸盐岩的概念、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分类与命名(二成分、三成分分类)?
概念:沉积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总称。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 化学成分:主:CaO、MgO、CO?
次:SiO2、Al2O3、K2O 、Na2O 、FeO、Fe2O3、TiO2 矿物成分:主:方解石、白云石
次:粘土矿物、石英、石膏等。
1、成分分类:碳酸盐岩最常见的是两种矿物的混合分类方案,如方解石与白云石、方解石与泥质或白云石与泥质的混合分类方案;三种成分的混合较少,常用的分类方案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与泥质的混合分类方案,方解石与陆源的泥质及粉砂的混合分类方案,以及白云石与膏和盐的混合分类方案等。 2、命名原则
某矿物含量>50%者,为岩石基本名称;
某矿物含量25-50%者,为岩石的辅助名称,加入基本名称之前,以“质”字表示; 某矿物含量10-25%者,为岩石次要辅助名称,加入辅助名称之前,以“含”字表示;
某矿物含量<10%者,一般不参加命名,遇有特殊意义,可参与定名,用“微含”字样加在次要辅助名称之前。
示例:海绿石6%、泥质8%、方解石30%、白云石56%,定名:微含海绿石灰质白云岩。
18、硅质岩的概念?化学成分?矿物组成?
答:硅质岩是指由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富含SiO?(70%~90%)的岩石。主要化学成分:SiO?,H2O,次要成分:Fe2O3,Al2O3,CaO,MgO,有机质。 硅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有非晶质蛋白石(SiO?·nH2O,为凝胶体)、隐晶质的玉髓石(又叫石髓,成分是SiO?·2H2O)及结晶质的石英(SiO?)。此外,还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氧化铁等。
19、变质作用?变质岩的概念?
答:在地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岩石由于地球内力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的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