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成为变质岩。
20、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答:具体来说,主要是温度、压力以及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在变质作用中,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变质作用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发生的。
1、压力,温度所引起的变质作用表现为: 促使矿物重结晶,从而使原岩的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岩石组分基本不变。 促进变质反应的进行,使组分重新结合,致使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发生改变。
另:引起变质作用中温度变化的热源问题, 岩浆熔融体所带来的热,这为岩浆侵入体周围经常见到接触变质岩石所证实。 地热增温梯度。 构造运动所产生的热。④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蜕变放出的热。⑤深部地幔熔融体的重力分异,产生上升的热流,引起热流升高的现象。
压力, 负荷压力,一般指地壳一定深处岩石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在一定温度下,由于符合压力的增加,往往形成相对密度较大、分子体积较小的矿物。 流体压力,岩石或颗粒间空隙存在流体,对重结晶作用起催化剂作用,对含结构水矿物的分解起抑制作用。 应力,主要是由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所引起的侧向挤压力。使岩石产生变形,节理、裂隙或形成劈理,发生破碎和塑变等。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组分,化学活动性的流体,通常指的是气态或液态的水溶液,因为在水溶液中经常含有不同数量二氧化碳,硼酸,盐酸,氢氟酸和其他挥发分,这些物质大大增强了水溶液的化学流动性。
21、变质作用的方式?
答:变质作用方式是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导致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转变的机制。具体的方式有, 重结晶作用,指原岩中的矿物发生溶解、迁移和再次沉淀结晶,致使矿物形状大小发生变化,而无新矿物相形成的作用。 变质结晶作用,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成分中的化学成分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交代作用,指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流体相运移,发生物质组分的带入,带出,引起组分的复杂置换的作用。④变质分异作用,指成分、结构构造均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不均匀的变质岩的作用。⑤变形作用,指在应力作用下,由于应力超过了弹性极限,矿物和岩石就会出现变形,而当超过强度极限时,则发生破裂和破碎,在应力作用下的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从而改变了原岩的岩性。
在浅部低温低压条件下,多数岩石具有较大的脆性,当所受应力超过一定弹性限度时,就会碎裂。在深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则出现塑性变形。
22.变质作用的类型?
答: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将变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体散发的热量,使接触带周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3)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流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
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
(4)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区域性热流异常,伴有压力作用、有是有流体相加入等复杂作用因素,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的变质岩的一种变质作用。进一步可分为:
a.区域埋藏变质作用
b.区域热流动力变质作用 c.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d.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
(5)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便产生深部热流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并贯入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
23.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特点?常见的变质矿物?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类型? 答: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特点: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对于无交代作用的变质岩,其化学成分(除水和碳酸外)和原岩化学成分几乎相同,并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它们之间有继承性。但当有交代作用进行时,其化学成分可以发生很大改变,并随着交代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的不同而变化。
常见的变质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十字石、石榴子石、堇青石、符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硬绿泥石、方柱石、硅灰石、蛇纹石、透闪石、滑石、叶蜡石。
变质岩的结构类型:
(1)变形结构:有变形和碎裂而形成的结构。
根据变形、破碎特点和程度可分为: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 (2)变晶结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等形成的结构。
(3)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结构特征被部分残留下来,这时就称为变余结构。 (4)交代结构: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类型:
(1)变余构造:变质岩中保留下来的原岩构造。变余构造是恢复原岩性质最直接的重要标志之一。
(2)变质构造(变成构造):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常见的主要类型按其定向性分为两类:
A.不具定向的:块状构造、斑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B.具有定向的: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24.区变质岩的概念、分类命名?
答:区域变质岩:原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变质程度深浅不同的区域变质岩在空间上常作带状分布。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依据:矿物成分(长石、石英、暗色矿物及变质特征矿物)及其含量和结构、构造。
(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在原岩名称前冠以“变质”二字,即变质xx岩。 (2)具变晶结构或(和)变成构造的
板岩 具板状构造,显微晶质结构、变余结构。
千枚岩 具千枚状构造,显微变晶结构、变余结构。
片麻岩 主要由鳞片状、纤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具片麻状构造,变晶结构。
粒状岩 (大理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等)主要由粒状或柱状矿物组成,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粒状变晶结构。
进一步命名按照“颜色+变质特征矿物+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的次序。
25.碎裂变质岩的概念?分类命名?
答:碎裂变质岩:由碎裂(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与应力作用、断裂构造有关,也称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的分类:以碎裂特征为依据。 (1) 碎裂的
Ⅰ具有碎裂角砾结构-----构造角砾岩。 Ⅱ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 a.碎基<50%----碎裂角砾岩 b.碎基>50%----碎裂岩 (2)具有糜棱的
Ⅰ重结晶物质含量<10%-----糜棱岩或超糜棱岩 Ⅱ重结晶物质含量10-50%-----千枚糜棱岩 Ⅲ重结晶物质含量50-90%-----糜棱千枚岩 Ⅳ重结晶物质含量>90%-----糜棱片岩 (3)次显微颗粒或玻璃----假玄武玻璃
碎裂变质岩的命名:首先根据结构特征定出基本岩石名称,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糜岩、糜棱千枚岩、糜棱片岩和假熔岩等。然后根据原岩或矿物成分等进一步命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