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经眶上裂,在总腱环内,穿经外直肌两头间进入眶腔。在眶内沿外直肌内侧面稍前行,即穿入肌质,分布于该肌。
面神经:面神经核从背侧发出纤维,行向背内侧至第四脑室底深面,在展神经核的内侧集中成束,并绕过展神经核形成面神经膝。在展神经核的上段,面神经再向外弯行,继而行向腹外侧穿经被盖网状结构,并略向尾侧行进,在脑桥小脑三角处于前庭蜗神经和中间神经的内侧出脑。出脑后它与中间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伴行,并包在共同的硬膜鞘内,经内耳门入面神经管。在管内面神经先向前外方行一段距离,约4mm至面神经管裂孔处,面神经急转向后外方,经过膝神经节和鼓室内壁前庭窗的上方,在面神经管凸内向后到达鼓室后壁,又转折向下,穿茎乳孔出颅。由于此段几乎呈垂直位下降,故称面神经的垂直部,长约16mm。在面神经管内,面神经主要有3个分支。
1. 岩浅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经茎突根部的外出穿入腮腺并在腮腺内分支,嘴合形成腮腺丛,穿出腮腺后发出分支支配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面神经在出茎乳孔后,入腮腺之前,还发出3个小支:即耳后神经、二腹肌支和茎突舌骨肌支。分别支配耳后肌、枕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神经的表情肌支有5条: 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前庭蜗神经:前庭蜗神经根经脑桥与延髓之间的桥延沟,在面神经的
后外侧入脑。前庭神经位于内侧,蜗神经位于外侧。此两部合并后与面神经一起越过小脑中脚,共同进入内耳道。在内耳道的外侧端,前庭神经与蜗神经分开。
其双极感觉神经元胞体在内耳道底聚集成前庭神经节,其周围突穿内耳道底分布于内耳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中的毛细胞,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根),前庭根与蜗根同行,出内耳门。在脑桥小脑三角处,前庭蜗神经在面神经的背外侧进入延髓脑桥交界区。前庭神经的纤维行经小脑下脚与三叉神经脊束之间到达第四脑室底,在此分为短的升支和长的降支止于前庭神经核和小脑。
蜗神经节是蜗神经的感觉神经节,沿蜗轴螺旋管盘旋分布。人的蜗神经节大约含30000个节细胞,由I型和II型双极细胞组成。I型的周围突分布至内毛细胞,II型细胞的周围突分布至外毛细胞。两者的中枢突在蜗轴纵管中聚成前庭蜗神经的蜗根,穿经螺旋孔进入内耳道先与来自前庭神经的球囊和后半规管壶腹的纤维合并,然后再与前庭神经的其他纤维合并,形成前庭蜗神经。蜗神经的纤维入脑后,即与前庭神经的纤维分离,然后终止于附近的蜗神经腹侧、背侧核。
舌咽神经:舌咽神经自延髓发出后,向外侧集中,至小脑绒球下方形成一干,穿颈静脉孔的前内侧出颅,在孔内舌咽神经位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前方,单独穿硬脑膜。在颈静脉孔内,舌咽神经干有两个膨大,即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舌咽神经出颅后,在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之间下降,然后在颈内动脉前方下行,经茎突及附着此突的肌肉深
面,到达茎突咽肌的后缘并在其上弯行,横越咽上缩肌,或在咽上缩肌与咽中缩肌之间通过,分布至舌及咽部。
主要分支: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舌支,咽支,扁桃体支,肌支。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以多条根丝自橄榄后沟的中部出延髓,在舌咽神经偏后方也经颈静脉孔出颅,在孔内及稍下方神经干膨大分别形成上、下神经节。迷走神经干出颅后在颈部下行于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之间的后方,下行至颈根部,由此向下,左、右迷走神经的行程略有不同。
右迷走神经:在颈根部,跨过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前方,入胸腔后沿气管右方下行,经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后内侧、奇静脉内侧、右主支气管后方下行至右肺门后方。在此发出肺后支,与右第2~5胸椎旁交感神经节的分支嘴合形成右肺后丛。由此丛下部,神经干发出2~3支行于食管后面,并与左迷走神经的相应分支共同构成食管后丛。此丛向下重新合并形成迷走神经后干。
左迷走神经:在颈根部,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下降,经左头臂静脉后方入胸腔,跨过主动脉弓的左侧至左肺门后方。在主动脉弓上缘处,有左膈神经自其前方交叉越过。在左肺门后方,左迷走神经分出多个分支,与左第2~4椎旁交感神经节的分支共同组成左肺后丛。自此丛发出两支在食管前方下行,与右肺后丛来的食管支组成食管前丛。此丛在胸下部,再合成迷走神经前干。
迷走神经前、后干伴食管一起穿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分布于胃前、
后壁,其终支为腹腔支,参与内脏运动神经构成的腹腔丛。迷走神经沿途发出许多分支。其中,较重要的有:
1.头、颈部分支:脑膜支,耳支,咽支, 喉上神经(喉内支、喉外支),颈心支
2.胸部分支:喉返神经,心支、肺前、后支和食管支 3.腹部分支:胃前支,肝支,胃后支,腹腔支
副神经:副神经为一运动性神经,起自延髓和脊髓,有两种神经根组成,即延髓根(颅根)和脊髓根。颅根较小,其纤维大部分起自疑核尾端,小部分起自迷走神经背核尾侧部以及疑后核的神经元。由此发出的副神经纤维,穿过延髓网状结构,至延髓橄榄体背侧与灰小结节之间的纵沟内,以4~5根细丝在迷走神经根的下方出脑。继而颅根与脊髓根在向外侧行至颈静脉孔时合成一短干,穿颈静脉孔出颅腔。此时,颅根与脊髓根分开,并在迷走神经下神经节上方并入迷走神经干或迷走神经下神经节。其中起源于疑核的神经纤维随迷走神经咽支分布至腭咽肌、腭舌肌、腭垂肌及腭帆提肌;而起源于迷走神经背核尾侧部及疑后核的神经纤维则加入迷走神经的喉返神经,支配喉内肌。 脊髓根起自颈髓第1~5节脊髓前角的副神经核,其上端可伸达椎体交叉的中部,与疑核相续。在下段,副神经核位于前角的背外侧部;在上段,逐渐移至中央区。该核发出的轴突呈弓形走向后外方,经侧索从前、后根间出脊髓,组成脊髓根。此根于齿状韧带后方上行至椎
动脉后侧穿枕骨大孔入颅,继而与颅根合成一短干,并与迷走神经伴行,穿经颈静脉孔出颅后,再与颅根分离组成副神经外支。此支在茎突、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内侧斜行向后下方,绕颈内静脉前外侧,与枕动脉的胸锁乳突肌上支一起到达胸锁乳突肌上部,并穿入该肌深面,发分支支配该肌的运动。之后副神经在胸锁乳突肌中点稍上方浅出,在肩胛提肌表面,副神经越过颈后三角,此时副神经与肩胛提肌之间只隔以椎前筋膜。副神经在颈后三角处位置表浅,与颈浅淋巴结相邻。继后在锁骨上方约3~5cm处,行至斜方肌前缘,穿入该肌深面分支成丛。在进入斜方肌之前,副神经与第3、4颈神经的分支相交通,共同形成神经丛,由此丛发分支,分布于斜方肌。
舌下神经:舌下神经发出的轴突,在延髓前外侧沟出脑后,在椎动脉后方行向外侧,所有根丝集中成两束,穿舌下神经管,穿出后两束又合成一干。舌下神经自颅底穿出后,位于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以及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内侧。在下降至颈部时,舌下神经逐渐行至颈内动脉、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后外方,然后下降至下颌角处,呈弓状弯曲向前。经枕动脉后方下降,然后横过颈外动脉及舌动脉的前面,行于二腹肌腱、茎突舌骨肌及下颌舌骨肌三者与舌骨舌肌之间,当它行至舌骨舌肌与颏舌骨肌之间时,则发出分支在舌神经和下颌下腺导管的下方穿颏舌肌肌质内继续前行直达舌尖,分支布于全部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茎突舌肌、舌骨舌肌、颏舌肌等)。舌下神经的分支有:脑膜支、舌下神经降支、甲状舌骨肌和颏舌骨肌的神经、舌下神经的
肌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