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1:51: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蛇串疮(带状疱疹)

[概述]

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基本损害 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

(1)眼带状疱疹 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 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 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 与热疮鉴别 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 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

车前子、板蓝根、制乳没等加减。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元胡、川楝子、木香、陈皮、丝瓜络、双花藤等加减。

二、中成药

初期簇集水疱、丘疹时选用龙胆泻肝丸,后期皮疹消退,疼痛不缓解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逍遥丸、西黄胶囊等。

三、外治法:

雄黄解毒散加化毒散水调后外用。 四、西医治疗原则

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及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局部以消炎、收敛剂对症治疗。 五、其他治疗

1.物理疗法 半导体激光、氦氖激光远红外线理疗。 2.针刺疗法 有消炎止痛作用,尤其对后遗神经痛有效。

【预防】

注意情绪,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疗效判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一)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二)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 (三)未愈: 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搜索更多关于: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的文档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vhhl77jwd6c4rp7pon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