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课程标准2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7:52: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两个版本课程标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学分:2

总学时: 36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2、本课程命题考试(笔试)的要求如下:

(1)本课程的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5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约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本课程较合适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6)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烹饪主要菜系、中国的风物特产、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对联和古诗词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为旅游教育与服务管理(泰语导游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旨在为学生能在毕业之前顺利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相关课程的考试提供帮助,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其以后的导游实际工作进行知识上的准备。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教育与服务管理(泰语导游方向)学生学习和掌握导游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与《导游业务》、《模拟导游》一起构成导游教学板块的主要课程。

三、课程总体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与要求如下: (1)熟悉常用的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2)熟悉中国山地自然景观、水自然景观、气候及天气景观、动植物景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及主要景区景点;

(3)熟悉中国各主要民族的民俗风情;

(4)熟悉佛教、道教的有关知识,了解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相关常识; (5)掌握中国的古代建筑及各主要类型的特点和代表性景区景点; (6)掌握中国的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段; (7)熟悉中国烹饪主要菜系的特点及代表性菜品;

1

(8)了解中国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名酒、中药、文房四宝及其他工艺品的有关知识;

(9)熟悉中国台、港、澳地区的简况、民俗风情、著名景点等知识;

(10)熟悉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简况、民俗、著名景点等方面的知识);

(11)了解对联和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准确进行对联断句。 四、课程特点

本课程属于知识性课程,与一般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包括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有关国家概况、楹联等,涉及面广,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

(2)知识点较多,记忆难度大,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3)内容较浅显,理解难度不大,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4)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了解、熟悉、掌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掌握:在熟悉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应用”一般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简单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教学要求的层次在各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中给出。 六、教学方法与建议

建议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建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第二课堂、见习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1)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2)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新模式,采用教学幻灯片、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CAI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使学生对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有关国家概况、楹联等方面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3)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学生进行民族民俗、宗教、古建筑、园林部分的实地参观,教师要制定详细见习指导计划。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顺序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一 中国历史小常识 3 二 中国旅游地理 3

2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中国的民族民俗 中国的四大宗教 中国的古代建筑 中国的古典园林 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中国的风物特产 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 对联和古诗词 合 计 3 7 5 3 2 2 2 4 2 36 含实践1课时 含实践2课时 含实践2课时 含实践1课时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中国历史小常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讲授,对学生原有的历史文化常识进行梳理,使学生:

了解《中国历史歌》及其历史上朝代更迭的顺序、古代年、月、日记录的方法及四时节气名称、生肖的常识、姓、氏、名、字、号的初步知识;

熟悉思想文化各领域开创性的建树及其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创造我国科技之“最”的著名人物、著作、贡献及其建筑等、熟悉帝王、皇族、皇戚的称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等名称的概念、阴阳、五行、八卦的初步知识并能在导游中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古代的一些文化现象、科举制度的基本常识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的名称、姓、氏、名、字、号中的典型例子、避讳的概念;

掌握科技方面在当时世界上占居领先水平的成就、天干、地支的名称顺序及其组合方法、 (时)辰的概念及其对应的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顺序 一、中国历史歌 二、中国历代纪元表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重大成就选介 一、思想文化 (一)文字 (二)文学

(三)学术思想 (四)史学 (五)图书

(六)书法绘画 (七)音乐

(八)对外交往 (九)商业

3

二、科学技术

(一)农业、畜养、种植 (二)天文 (三)医学 (四)数学

(五)建筑工程 (六)造纸、印刷术 (七)其他发明创造

第三节 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一、后、王、天子 二、皇帝

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四、皇太子、皇大孙 五、公主、驸马

第四节 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一、谥号 二、庙号 三、尊号 四、全称 五、年号 六、陵号

第五节 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四时节气 一、天干、地

二、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一)年 (二)月 (三)日 (四)辰

三、四时、节气

(一)四时 (二)节气

第六节 阴阳、五行、八卦、生肖 一、阴阳 二、五行 二、八卦 四、生肖

第七节 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一、科举考试 (一)院试 (二)乡试 (三)会试 (四)殿试

二、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一)四书五经

4

搜索更多关于: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课程标准22 的文档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课程标准2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vir31dngb4n7xz5eba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