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请回答下列问题:
Y Z W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X和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4)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周期表结构知,Z只能是第三周期元素,设其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有2+8+x=3x,x=5,即Z为磷元素,可以判断X是碳元素,Y是氮元素,W是硫元素。 (1)P位于第三周期第ⅤA族。
(2)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CH4、NH3、PH3和H2S,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NH3。 (3)C和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2CO3和H2SO4,H2SO4酸性较强。 (4)氮元素最高正价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 答案:(1)3 ⅤA (2)NH3 (3)H2SO4 (4)N2O5
8.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碳与硅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色试纸。
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能够生成氯气。可供选择的试剂有:大理石、碳酸钠粉末、浓盐酸、稀硝酸、硅酸钠溶液。
根据图1回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从所给试剂中选出最合适的物质: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2回答:
(3)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处主要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乙同学设计的装置能否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可以通过比较C、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碳和硅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观察图1,B为块状固体,则可判断B为大理石,应采用稀硝酸(不能使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则A是HNO3,B是CaCO3,C是Na2SiO3。
(2)烧瓶中发生的是大理石与稀硝酸之间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
+
Ca+CO2
2+
↑+H2O。烧杯中发生的是硅酸钠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
+CO2+H2O
H2SiO3↓+C(CO2过量)。
(CO2不足),或Si
+2CO2+2H2O
H2SiO3↓+2HC
(3)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会生成氯气,氯气经过B处会与KI反应生成I2,由此可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实验原理是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可置换出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4)氯气在B处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碘单质与淀粉作用使其变蓝。 (5)B处主要发生的是氯气与KI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Cl2+2I答案:(1)较强酸制较弱酸 HNO3 CaCO3 Na2SiO3 (2)CaCO3+2HSi
+
-
2Cl+I2。
-
Ca+CO2↑+H2O
H2SiO3↓+2HC
或Si
+CO2+H2O
H2SiO3↓+C
2+
+2CO2+2H2O
(3)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4)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5)2I+Cl2
-
2Cl+I2
-
(6)不能 不能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