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8:33: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在教学中,负迁移会对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该材料中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在以下这些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中识字转向在生活中识字,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汉字的意识和习惯。其次,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积累了相关的字。

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提出的几种记字方法中,有些方法不是非常好,不能帮助他们准确快速地识记字,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好。其次,以材料中的“菜”字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如下两种方法来教学:第一种,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运用图片或蔬菜,让学生在看看、读读、认认中识字。第二种,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识字,因为“菜”字是个形声字,因此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5.【答案要点】优点:上述片段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该片段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段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四、教学设计题 以第26题为例: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晓”“知”等字的写法和意思。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春晓》的诗意及古诗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这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古诗的结构。 问题(三):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盂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晓”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是什么?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前两句

1.出示图2。诗人本来在干什么?

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的?

“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很香)那“春眠”的意思是什么?(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觉得)

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天亮) 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鸟叫声)你从哪句看出?“闻”是什么意思?(听到)“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叫)“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鸟叫)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7.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

这些鸟在叽叽喳喳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放录音,听鸟叫)练说:( )的鸟叫声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1、2句) (二)后两句

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刮风下雨的声音)

3.用“花落知多少”的“知”字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不知道)“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

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3),看这景象美不美?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的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5.小结: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听录音范读。 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学法

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

一个学生上台演一个孩子,老师演妈妈,对话: 妈妈: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

妈妈:什么春大春小的?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 妈妈: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

生:……

妈妈:什么“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呀? 生:……

妈妈:什么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妈妈: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妈妈:“知多少”是什么意思呀? 生:……

妈妈:哎呀,我的孩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设计理由](1)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知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学习。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相对比较陌生,不容易懂,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录音泛读”“领读”“指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读准古诗。 (3)在教学的最后,通过表演的方式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专家点拨历年考试中的语文教学设计题,一般通过三个问题来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问题(一)要求对文段作简要赏析,比较简单,考生可以从文段的写作特点、中心思想、语言风格、表达感情等方面进行回答。:

问题(二)要求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要求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这两个 问题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因为课堂教学环节必须紧紧围绕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有连贯性,才能使人一目了然。因此,考生在回答后两道题时切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而要同时考虑。

教育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拟定.一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课文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定要简洁明了,力争有创新之处。 另外,在说明设计理由时,应该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进行阐述。

2015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vz2j0qwhr9mzf00wd73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