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如何将传统中国画融入到儿童画的教学当中-精品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6:52: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摹教学形式上结合趣味创意性的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 (三)以写生作为儿童国画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贯穿始终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澡最早明确提出要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老师,从中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领悟到绘画的真谛。纵观中国画的发展,五代的水墨山水画鼻祖荆浩绘制了旷世巨作《匡庐图》,描绘了现河南省林州的淋滤山系洪谷山的山川之景,通过他多年在洪谷山的游览、观察、写生而得。可见,写生从古至今都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途径。通过写生,画家观察自然物象,从中积累素材,经过加工创造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 儿童国画教学除了临摹,也离不开写生。儿童国画的写生教学,更适宜6岁以上的孩子,主要采用以线勾勒的速写方式,通过观察将物象的结构、外形勾勒下来。纵观中国画的衍生、发展,线条一直是中国画的“骨”,不论是写意、工笔,还是表现人物、山水、花鸟,画家都是通过线条的各种变化来表现心中的物象。最早追溯到原始人的岩画,对人物、动物的勾勒;再到闻名世界的敦煌石窟壁画,也是中国最早的人物画,壁画当中的佛像、本生、飞天等,无不是以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勾勒,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佛教经典故事;在谢赫的《六法论》中就明确提出,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遵循中国画的绘画原则,在儿童国画教学中进行以线条为主的写生训练,一方面是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中国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积累素材。让

儿童国画作品更有创造力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表现方法,让儿童更大胆地去表现他们心中的人物、花鸟、山水。北宋苏轼在《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讲述了文与可即文同为何画竹会如此生动的故事,因为他日日观察竹子,早已“胸有成竹”了。儿童国画教学通过以线为主的写生方法,让儿童心中有竹,才能笔下成竹,最终不受到固有的“形”的束缚,展开创造的翅膀画出心中的“竹”。这也是儿童国画教学写生训练的最终目的。

(四)以书法作为儿童国画教学发展的推动力量 在国画教学当中,书法与绘画一直相辅相成,这样的教学理念也是遵循着书画本同源的发展规律。最早在先秦诸子时期,就有“河图洛书”之说,之后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也是最早的“书画同源”的说法。到了元代赵孟?\\明确提出“书画同源”,书法和绘画是密不可分的,以书入画的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在儿童国画教学当中,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应适当加入书法教学,以书入画。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熟悉毛笔、运用毛笔的过程,感受线条的节奏变化,体会气息的起承转合变化,并通过坚持练习养成一种用笔的习惯,将这种习惯带入到画面当

中,使画面具有生命动感。

(五)与多样的儿童画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加儿童国画教学的趣味性

儿童国画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天马行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颜色鲜艳、形式有趣的事物吸引,因此,在教学当中一味枯燥教学和练习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当中可以结合国画的特点,根据画面的需要,引入儿童手工纸艺、版画等多样的创意的教学方式,让儿童在边做、边画当中享受国画活动的乐趣。

综上,儿童国画教学一方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时代特点,制定符合儿童兴趣的国画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将中国画发扬光大。

浅谈如何将传统中国画融入到儿童画的教学当中-精品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w2ed32vp97u3cm9b9nu86wqu5roq7003b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