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笔记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4 0:46: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到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2、学前儿童的理解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语的理解;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3、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多种能力显现与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创造能力萌芽。

4、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5、幼儿观察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6、幼儿想象的夸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是什么?

表现:1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2混淆想象与真实。

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7、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的具体表现在哪些?

1情绪发展的社会化: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的丰富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所谓情绪的深刻化,是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8、幼儿期儿童性格发展表现出怎样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2喜欢交往;3好奇好问;4模仿性强;5好冲动。

9、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判断形式间接化;2判断内容深入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

10、6-12个月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3言语开始萌芽;4依恋关系发展。

11、具体形象思维的具体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1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2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

12、学前儿童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1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亲子关系的发展;2同伴关系的发展;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14、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2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3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15、1-3岁儿童记忆发展有何特点?

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4出现初步的回忆。

16、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2成熟因素;3教育和练习;4激发动机。

17、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1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3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随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的;4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

18、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对性别的认识还不明确,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对偏离性别角色的行为表现出无情的嘲笑。

19、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0、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3记忆容量的增加;4记忆内容的变化。

2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阶段及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4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22、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突出问题有:1任性;2依赖性强;3自私;4不合群;5胆小。

二、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兄弟姐妹的缺失;2成长经历的独特;3家长对子女的焦虑关系。

23、学前儿童道德感发展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3岁前只有某道德感的萌芽;2-3岁后,道德开始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主要指向个别行动,常由成人的评价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24、学前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1儿童的气质是其个性发展的基础。2对其智力和性格都有影响;3儿童的气质影响其父母的教育方式,从而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4不同气质特点可有针对性接受培养。

25、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6、简要说明鼓励言语创造性应注意的问题。

鼓励幼小儿童言语的创造性,就要在和儿童言语交往过程中,适应幼儿言语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1语音、语调特征;2句法特征;3语句特征。

27、简要说明个性的结构特点。

1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2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前者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后者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8、放任型亲子关系的表现及对幼儿的危害是什么?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发展。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处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搜索更多关于: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笔记 - 图文  的文档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笔记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w47r5c1uw6m3qp9xkwe9ersa9ps1u00x9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