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高考语文模拟
愿意为践行古代圣贤所推崇的正道而献身;而“____________”一句,则表现了自己与各有所乐的众人不同的爱好与追求。
【答案】 (1). (1)风急天高猿啸哀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3). 瀚海阑干百丈冰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5). (2)伏清白以死直兮 (6). 余独好修以为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啸”“渚”“瀚”“阑”“凝”。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 ,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 ,产生对 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目不识丁 择善而从 高山仰止 名不副实 B. 不学无术 择善而从 高山景行 盛名难副 C. 不学无术 见贤思齐 高山仰止 盛名难副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D. 目不识丁 见贤思齐 高山景行 名不副实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B.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 C.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D.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B. 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C. 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修身” D. “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此处的语境是形容人甚至“不识字”,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所以应该用成语“目不识丁”。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才学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此处的语境是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后,看到德行高、才学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所以应该用成语“见贤思齐”。高山仰止:比喻道德崇高,令人仰望。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此处的语境是产生对“崇高的德行”的向往,所以应该用成语“高山景行”。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盛名难副:名望很大,而实际情况难以和名望相称。此处的语境是指“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所以应该用成语“名不副实”。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中,搭配不当,“目标”和“做到”不搭配;B项偷换主语,“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与前一分句主语不一致;D项中,递进关系错误,应该前后句子颠倒一下。原文中,“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应该放在“不但”之前。故选C。 【19题详解】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根据前文可知,此处是在说“修身”,所以“修身”做主语,根据后文“竟变成了终点”可知,此句应该是他“原来”规划的起点,所以只有A选项最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某人给即将结婚的朋友发的一则微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喜闻愚兄大婚,婚礼场面想必是高朋忝列、喜庆祥和,舍弟本已拨冗前往面贺,无奈航班延误,恐难莅临了。谨借微信红包遥祝二位新人幸福美满。
【答案】①\\是谦辞,不能用来称呼别人,改为\兄长\兄台\;②\\是谦辞,改为\满座\;③\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应改为\愚弟\;④\\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改为\即刻动身\或\即刻\,或删去;⑤\\是敬辞,改为\参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愚兄”是谦辞,不能用来称呼别人;“忝列”是谦辞,不能用来形容别人;“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拨冗”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莅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请从下列词语中最少选取四个并适当增添字词写成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清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明的独特感受。要求上下联每联不少于7个字。 清明 鸟语花香 旖旎 英雄 缅怀 家国
【答案】示例:鸟语花香清明风景正堪留恋;赤胆忠心国家英雄最应缅怀。 清明时节鸟语花香风光正旖旎;峥嵘岁月铁血丹心英雄最风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对联的能力。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鸟语花香”是清明时节风景的特点,“赤胆忠心”是国家英雄的特征,风景可“留恋”,英雄更应“缅怀”;“清明时节”对“峥嵘岁月”,“旖旎”形容风光,“风流”形容英雄。 对联平仄对仗工整,内容符合要求,意境深远。
【点睛】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0年前的5月4日,北京三千名学生涌向街头举行集会、游行,反帝反对建的五四运动爆发,拉开了中国走向民主科学的序幕。100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诸多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改革开放,港澳回归,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历程中,一代代青年传承着“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
100年后的今天,假设当年五四运动中某位前辈(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梁启超、鲁迅、毛泽东、周恩来等)穿越时空来到当代,面对他的一腔爱国赤诚,面对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切期望,你将对他说些什么?请以“前辈我想对您说”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屈原是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与国携手再出发,奋斗以成谋复兴
——前辈我想对您说
100年前的5月4日,国家危难,一群爱国青年不甘耻辱,救亡图存,谱写了赤诚报国的人生篇章;如今,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当代各行青年追梦圆梦,奋斗以成,吹响了民族复兴的号角。站在2019年这个新的起点,吾辈青年学子亦当立鸿鹄大志,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生最大的目标,把人生价值融进民族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
为小家,也是为大家,更是为国家。2019,让我们和祖国一起出发!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小家、大家、国家是三位一体。试想,若一个国家孱弱、衰败、动荡,其治下百姓可能有自由发展、实现价值的机会吗?答案不言而明。又试想,若一个个国民愚昧、冷漠、自私,其所在之国可能有强大昌盛、雄于全球的机会吗?答案同样不言而喻。我们的幸福生活需要有多少人的无私奉献?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因为有爸爸妈妈的负重前行,他们在工厂里、工地上挥汗如雨;有老师的无私奉献,他们披星戴月,忘我工作……明天的我们,也会出现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那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该当何为呢?
一曰反求诸己:做好自己,奋斗为乐。
凡事自身求,无须身外寻,因为一切成败荣辱皆系于自身。而个人价值的实现,当以奋斗为本。君不见革命青年,暴霜露,斩荆棘,奋斗以成,建立新中国;君不见改革先锋,不空谈,敢为先,奋斗以成,繁荣新中国。所以,当我们考试失利,创业失败,科研挫折之时,无须怨天,更无须尤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这只能说明我们更需奋斗,唯有自强,唯有自新,唯有自立,方能走出人生新天地,活出炫彩人生。2019,做一个反思、奋斗之青年,我和祖国一起出发!
二曰兼济天下:胸怀壮志,勇于担当。
真正的圣贤,不能“独乐其乐”,而要“与众共乐”,心怀大家,关心他人,这种人生、这种境界才是中华文明之根。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虽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但我也会心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