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级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2:30: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实验用具:蒸馏水、试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用试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并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五、考点提示:

1、选择动物细胞进行实验的原因: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2、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实验的原因: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膜),可以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3、细胞破裂后,用什么方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将涨破的细胞溶液,经过离心分离得到细胞膜。

4、如何获得植物细胞膜: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植物细胞壁水解得到原生质体;再将原生质体放入清水中,水自由扩散进入,原生质体涨破;最后经过离心分离得到植物细胞膜。

5、稀释及稀释的时候用生理盐水的原因:稀释后,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等杂物。用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渗透压,防止在稀释的时候就发生细胞破裂。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实验原理: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二、实验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将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摄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三、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四、方法步骤: 1、观察叶绿体

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2、观察线粒体

染色→制片→低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五、考点提示:

1、观察叶绿体时选择藓类叶的原因:藓类属于低等植物,叶片是绿色的单层细胞,不需加工即可进行观察。

2、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保证细胞器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细胞器形态的观察。

实验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与前面的知识:显微镜的

使用联系)

2、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细胞吸水失水的影响,掌握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3、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确渗透系统的组成以及具体应用。 二、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大量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程度不同,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三、实验材料: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质量浓度为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实验用具:显微镜、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 五、方法步骤:

1、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面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这一小块洋葱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些方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撕取的仅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为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在取标本时,可以将洋葱的内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进行对折,不要太用力,然后取其外表皮作为材料,将它平展地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盖上盖玻片。 2、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复3-4次。

4、再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5、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清水中。

6、还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六、实验结论: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细胞壁又复原。

实验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三、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的FeCl3溶液 四、实验用具: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夹,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大烧杯,石棉网,温度计 五、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1,2,3,4,向试管内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将2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情况,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

3、向3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2至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在3、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哪支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更猛烈。 六、实验结论:

1、加热能促进H2O2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酶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八: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温度和PH下催化过氧化氢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能

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三、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 碘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用具:量筒,试管,滴管,试管夹,三脚架,火柴,酒精灯,小烧杯,大烧杯,石棉网,温度计, 五、方法步骤:

搜索更多关于: 高级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的文档
高级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w62d0soaq05ej21u0rq9kfa25180i00k5y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