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减少c(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增加c(H2)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回答。
【详解】A. 减少c(H2O),平衡逆向移动,c(H2)也应减小,故A错误; B. 增加c(H2),平衡逆向移动,c(H2O)也应增大,故B错误; C. 增大压强,c(H2)c(H2O)均增大,故C错误;
D.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2O)减小,c(H2)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1.在液溴和溴水的混合物中,对液溴描述正确的是( ) A. 深红棕色,在下层 C. 紫黑色,在下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溴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液溴密度大于水,液溴是红棕色,溴水呈橙红色,在上层, 故选A。
12.接触法制硫酸中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条件是( ) A. 400~500℃ 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常压
C. 催化剂
D. 过量的空
B. 深红棕色,在上层 D. 紫黑色,在上层
2SO2+O2
【详解】2SO2+O2化率。
2SO3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
2SO3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
A、400~500℃时催化剂活性最大,故A不符;
B. 对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但本反应常压下反应转化率已经很高,故B不符;
C. 催化剂对平衡没有影响,故C不符;
D. 过量的空气,提高氧气的浓度,提高SO2转化率,平衡正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13.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A. 溶解性:HCl > H2S C. 稳定性: HCl > H2S 【答案】A 【解析】 【分析】
比较非金属性可通过以下角度:①氢化物的稳定性,②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⑤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⑥与变价金属反应的化合价高低等.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与溶解性无关,故A错误;
B、氯气能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正确;
D、3Cl2+2Fe2FeCl3、S+FeFeS与变价金属反应氯化铁中铁的化合价高,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比较,解题关键:注意把握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 14.与漂粉精溶液的氧化性无关的现象是( ) A. 滴入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 滴入浓HCl有黄绿色气体
B. 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 滴入FeCl2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B. Cl2+H2S→2HCl+S
D. 3Cl2+2Fe2FeCl3、S+FeFeS
【答案】B 【解析】 【分析】
漂粉精溶液的氧化性是指次氯酸根+1价的氯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
【详解】A.漂粉精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先变红,又因漂粉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的酚酞氧化而褪色,故A不符;
B. 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是因为生成了氯化银沉淀,与氧化性无关,故B符合; C. 滴入浓HCl有黄绿色气体,Cl-+ClO-+2H+=Cl2+H2O,ClO-中氯化合价降低,故C不符; D. 滴入FeCl2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亚铁被氧化成+3价铁,故D不符; 故选B。
15.不能鉴别黄色的溴水和碘水的物质是( ) A. CCl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溴水和碘水性质来鉴别。
【详解】A.溴、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的颜色分别为橙红色、红褐色或紫色,颜色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
B. 淀粉溶液遇到碘呈蓝色,故B正确;
C. 溴、碘的苯溶液的颜色分别为橙红色、红褐色或紫色,颜色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 D. NaOH溶液与黄色的溴水和碘水反应均生成无色的溶液,现象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发生的反应。注意溴、碘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16.反应①2H2O(l)2H2(g)+O2(g)+Q1和反应②2H2O(l)2H2(g)+O2(g)+Q2,都是分解得到H2
B. 淀粉溶液
C. 苯
D. NaOH溶液
和O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Q1>0、Q2<0 【答案】C
B. 反应②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Q1=Q2
【解析】 【分析】
两个反应,都是将其它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吸热反应,反应的开始状态和末状态相同,反应的焓变相同。
【详解】A. 反应①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吸热反应,贮存能量,故A正确; B. 反应②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吸热反应,贮存能量,故B正确; C. 反应的开始状态和末状态相同,反应的焓变相同,故C错误; D. 反应的开始状态和末状态相同,反应的焓变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17.铜片和铁片(均少部分被氧化)一起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 ) A. 一定有Fe C. 一定有Cu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和盐酸反应、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铁和盐酸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铜与氯化铁的反应,以此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
【详解】表面有氧化物的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铁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 由发生的反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生成铁离子、铜离子, 还原性Fe>Cu,先发生铁和盐酸反应,盐酸足量,可存在铁离子, 若盐酸少量,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 氧化性Fe>Cu>H,
将表面都含有氧化物的铁片和铜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若反应后铁片有剩余,则一定不存在Fe、Cu、H,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为Fe,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铁的性质,把握铁、铜的活泼性即可判断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解题关键: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
18.1mol H2和1mol I2置于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9.4kJ,至t1时刻到达平衡状态,下列物理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不符合事实的是( )
3+
2+
+
2+
3+
2+
+
2+3+
B. 一定有Fe D. 一定没有Cu
2+
2+
相关推荐: